常住人口3年增長2.8%!浙西小城常山如何做到“逆勢回流”?

時間:2024-03-15 15:19:52 | 來源:中國網衢州 | 責任編輯:曹洋

首頁>三衢縱覽>

按照國家統計局統一部署,衢州市以2023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在抽中的163個樣本小區開展了5‰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根據抽樣調查結果推算,常山縣2023年末常住人口主要數據公佈如下:

常住人口。2023年末,全縣常住人口為26.7萬人,比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時(標準時點2020年11月1日)增加0.73萬人,增加人數在全市排名第2。

常住人口增長率。與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相比,全縣常住人口增長2.8%,分別高於全省、全市平均水準0.2和1.9個百分點,排名全市第2。

自然增長狀況。2023年全縣人口出生率5.1‰,死亡率為6.2‰,自然增長率-1.2‰。

過去幾十年,“孔雀東南飛”是人口大遷徙的常態:從中西部流向東部、從小縣城涌入大城市。常山地處浙江西大門,是浙江省山區26縣,人口流失一直是制約經濟社會發展之痛,為何近三年常住人口不降反增?今天,讓我們一起解開常山的“回流密碼”。

産業強基,托起就業大民生

福建省武夷山市李先生已多次來考察,基本敲定入駐園區意向,將利用武夷山特色茶葉,在常山開拓新中式茶飲市場。

家住何家鄉的樊先生之前在縣外創業,已經準備入駐園區,開辦特色西餐廳。

連日來,雲創(常山)産教融合園的招商捷報頻傳。雲創園項目總經理徐勝介紹,雲創園主打年輕化業態,春節之後開展招商,已有200多位業主有意入駐,計劃4月底開園並投入運營,全年將吸帶動近千名各類人員就業創業。

雲創園項目計劃總投資2.5億元,建築面積約65000平方米,是常山重點引進和培育的以數字經濟、人力資源總部經濟為核心的産業集聚區,將打造成為浙西青年人才高地。

一邊招商正熱,另一邊,在衢州航泰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各條生産線開足馬力,工人們加緊趕制訂單,衝刺一季度“開門紅”。該企業于2023年12月底正式投入使用,短短3月時間産值已超2600萬元,實現了當年投産、當年上規的目標。企業高效運轉的“齒輪”也帶動了120余位員工就業。

讓老鄉留在老家,讓四方人士前來就業,常山在拼經濟的賽場上找準先拼人才的賽道。

育好産業發展這棵梧桐樹,強力吸引各類人才金鳳凰。近年來,常山大力實施“八大行動”,首抓工業提振行動,聚力“工業強縣、産業興縣”,大力實施三個“一號工程”,持續推進“雙招雙引”……常山在推進人力資源和産業發展良性迴圈上鉚足幹勁、做好文章。利用交通區位、産業配套等優勢,推進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引進培育現代産業,著力營造創業環境、提供就業崗位,推動轉移人口願意來、留得下、能成業。

深入推進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本鏈、服務鏈“五鏈”融合。精準打造現代産業鏈,推進“一隻果、一張紙、一方石、一片芯、一滴油”“五個一”産業快速發展。3年時間,全縣規上工業總産值年均增長13.1%。

聚力建強人才鏈。2023年與浙江大學、上海大學共建油茶産業聯合研究中心、常山研究院,與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衢州學院共建技術轉移中心,成功創建2家省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開展靶向引才,舉辦院士專家常山行等活動。指導常山技工學校動態調整專業結構,與哲豐等企業開設訂單班。社保繳納數據顯示,2023年常山新增就業人數4320人,其中市外招引員工2692人。

城市賦能,宜居怡人更怡心

陽春三月,常山東明湖公園遊客如織,人氣旺盛。2023年完成改造提升後,這個公園更能吸引市民前來休閒鍛鍊。文昌閣、塔山公園、白馬廣場、後方大草原等公園廣場,也都成為人們節假日放鬆心情的心儀之地。人民群眾其樂融融,宜居城市可見一斑。

讓千年古縣煥發蓬勃生機。常山重民生、解民憂,辦好一批惠民利民實事,縱深推進城市賦能。2023年民生支出46.7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8.7%,為歷年最高。一枝一葉總關情,教育醫療先感知。來自四川的龔政軍,現就讀于常山二都橋小學,其父母在新都工業園區的心諾工貿有限公司就業。在這所學校,有150名學生和龔政軍一樣,均是縣外來常務工人員的子女。近年來,常山教育跨越提升,教育品質進入全市第一方陣,龔政軍父親感覺在常山就業更有奔頭了。而這,只是常山教育綜合改革成果的一個縮影。

2022年,常山一中1名學生被北京大學錄取,2023年該校1名學生被清華大學錄取,“清北夢”接連實現。2020年以來,高考上特控線在突破200人關口基礎上,又穩步突破300人這個更大關口。文昌小學、常山縣城南小學相繼建成投用,天馬二小改造完成。義務教育段民辦學校轉公辦全面完成,一鄉鎮一公辦幼兒園實現全覆蓋,設立文峰書香教育獎勵基金會,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和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獲省級評估高分通過。

今年2月,衢州數字工業學校搬遷至縣經濟技術開發區金川片區經六路。新校園配備數字化教育教學設備,實訓室功能齊全,可滿足不同專業實訓要求,致力於打造閩浙贛皖四省邊際集教育、培訓、社會服務於一體的現代化公辦中職學校。兩校融合步伐加快,常山技工學校建成投用。

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常山邁出讓群眾能就上醫、就好醫的堅實步伐。2022年以來,常山成功創建省級健康促進縣,縣人民醫院內科住院大樓建成投用。縣中醫院、縣婦保院成功創建二甲;縣人民醫院通過二甲綜合醫院現場復評,推動“三乙”創建。全縣15家鄉鎮衛生院均達到省優質服務基層行基本標準,2家達到推薦標準,提供住院服務比例達100%。三年疫情,常山實現轉段前本土病例“零發生、零擴散”。

這三年正逢常山創建省級示範文明縣城。創文的有效推進,讓城市面貌大有改觀,建設管理水準進一步提升。舊城改造好戲連臺,東方廣場、杉杉天地等消費新場景引人注目,城東新區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百悅城、漫悅灣、文瀾苑、半山悅景、江灣城以及渡口未來社區等有品位有特色的居民小區建成。北門歷史文化街區項目建設啟動並如期推進,城市業態呈現多能多彩的格局。

鄉村振興,“兩山”喚得鄉愁歸

浙江柚香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人事經理佔麗娟是紫港街道富足山村人,以前在杭州謀生,去年回到常山就業。這家公司每年都有8%左右的員工是回流常山的,目前有外來就業員工50多人,約佔全部職工二成。

浙江艾佳果蔬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外來就業員工105人,佔全部職工四成多。

這些數據不怎麼顯眼,卻是那樣實在地説明常山的常住人口是從哪多出來的。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推進“兩山”轉化,常山努力幹在實處、走在前列,成效顯著。

堅持系統思維、創新打法,常山走出一條雙柚産業“全要素鏈、全産業鏈、全價值鏈”融合發展之路。雙柚種植面積穩定在12萬畝,總産量15萬噸,年産衢枳殼原藥材6000多噸,全縣擁有年産值5億元以上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省級2家,規上企業5家,深加工企業21家。這個産業帶動數以萬計從業人員增收致富,全産業鏈總産值突破45億元。

宋柚汁是當紅飲品,柚香谷公司正快速發展。這得益於常山創新生態資源資産管理和轉化路徑,成立並實體化運作兩山合作社,讓沉睡的山水資源變為資産和資金。在柚香谷發展面臨資金瓶頸時,常山兩山合作社每年出資2500萬元,以收購並返租柚香谷公司種植基地的方式,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呆”這個字眼似乎與發展相違,然而常山卻以此為理念,推進鄉村建設發展。“呆村裏”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振興品牌。

在輝埠鎮路裏坑村半山腰上,一家現代田園風格的“羊棚咖啡館”十分亮眼。遊客行至此處,可以一邊享受竹林清風和山間美景,一邊喝咖啡、體驗戶外生活。這家咖啡館正是本村創業團隊“呆村裏”的手筆。

走出大山,是幾代人的努力;回到家鄉,是年輕人的選擇。“呆村裏”團隊負責人余家富,是最早回常山建設家鄉、振興鄉村的年輕人之一。

“這兩年,常山鄉村發展越來越好,大家看到這片土地的潛力,越來越多的人回到常山振興鄉村。”余家富越來越感到,走在鄉村振興的路上不再孤單,以鄉村為舞臺的創業者不斷加入進來。目前“呆村裏”團隊有20位成員,都是鄉村振興的志同道合的返鄉青年。

無獨有偶。新昌鄉郭塘村用月季花撬動村集體經濟的杠桿。“花經濟”反哺村莊建設,不僅提供工作崗位,還建成柏油路、健身廣場、活動中心,村民幸福感蹭蹭上漲。“以前我在外面打工,現在在村裏種種花、幹幹水電工,一年有七八萬元收入。”村民劉海軍説,這幾年郭塘村有100多人回村生活,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鄉村人”的回歸不止于産業發展,還有活力與魅力。2023年,舉辦了三年的常山UU音樂節給徐村村帶來了火爆的客流量,活動期間就為村內帶來35萬元收入。青春的活力,也讓更多人回鄉發展民宿、餐飲等行業,真正讓鄉村之美“引人”入勝。

作為浙江西部小縣城,常山在東部沿海城市的虹吸效應下,人口仍能逆勢回流,無疑釋放了縣域經濟崛起的積極信號。在“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國家戰略驅動下,常山搶抓浙江示範先行的時代機遇,堅定不移打造“重要窗口”的浙西第一門戶,必將在共同富裕和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譜寫出更絢麗華章。

常山的未來值得期待。(常山傳媒集團 供稿,作者:揭雨興 李欣寧 張曌 李玲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