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鳳林小學:“雙減”背景下,跨學科作業的探索

時間:2024-03-07 14:25:51 | 來源:中國網衢州 | 責任編輯:曹洋

首頁>三衢縱覽>

江山市鳳林小學打破學科邊界,探尋將語文、數學、美術、音樂、體育、科學等學科實踐融于一身的跨學科作業,創設了基於學生真實生活的學習項目,強調了學科內容之間進行聯接、聯繫、聯動,實施方式的跨時、跨界、跨接,突出了不同學科學習領域和目標相互滲透和融合,將各學科要素與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和生活進行有機聯接,融入了觀察、思考、設計、繪畫、寫作、手工製作等多種能力培養和合作、探究、實踐、表達等多種學習方式于一體,進行了積極地作業改革探索。

架構跨學科作業開發設計框架

“雙減”政策出臺後,學校開展了跨學科理論和進階理論學習,著力探索與跨學科作業設計相匹配的設計框架。從四個維度思考,明確設計框架的內容要素。其一設計思路(課程目標、教材內容、學生基礎、設計目的);其二作業內容(學習任務、問題情境、路徑提示、資源工具);其三作業評改(作業批改、作業分析、作業反饋、作業交流);其四反思改進(作業成效、存在問題、原因分析、改進設想),進而完成跨學科作業設計框架的開發。

提煉跨學科作業開發設計策略

以項目為中心的跨學科作業開發設計。開展基於項目的學習,從真實需求問題出發到物化成果的取得,提煉其中需要建構的核心概念或所要發展的關鍵能力,搭建從學習起點到學習終點所必要的學習臺階,針對各個臺階(目標達成)設計相應的作業任務。從而構成一個系列化的進階式的作業任務,完成以項目為中心的跨學科作業設計。如“鳳林娃重走長征路”項目化學習,抓住核心概念“多樣化實踐與優秀文化理解”,提出驅動性問題,形成挑戰性任務:在校園中如何成功策劃一場可以讓更多學生參與、活動豐富多彩、內容引人入勝的“鳳林娃重走長征路”成果展演會。然後細化出八個挑戰性任務:個人獨立或小組合作共同制定“爭當小紅軍重走長征路”活動方案設計,爭做小小“方案策劃師”;閱讀至少三本有關長征的書籍,重點推薦一本,學會製作閱讀卡(摘記卡),至少完成讀後感一篇,並利用合適的場合(讀書會、班級微信群、抖音等)分享給他人,爭當“閱讀小達人”;熟悉紅軍長征路線,並嘗試製作紅軍長征路線沙盤,利用沙盤回顧宣講長征途中的重要歷程和關鍵事件,爭當小小“沙盤建造師”;把自己的紅色閱讀經歷(成果)以故事形式公開分享,做一個有故事的“小紅軍”,爭當“故事大王”。挑戰五:詩詞大會展身手,讀遍毛澤東詩詞,爭做“飛花令主”;加盟小劇場,化身小演員,爭當優秀“角色”;男女生搭檔,競選“爭當小紅軍重走長征路”成果報告會主持人,爭做“最佳主持人”;“重走長征路”成果報告會我布展,爭做小小場館布展家。最後根據以上挑戰性任務,分別設計形成相應的作業任務和呈現方式。

以主題為中心的跨學科作業開發設計。圍繞一個學習主題,可以按照縱向結構與橫向結構相結合方式進行作業設計。縱向結構可以追本溯源,呈現發展歷程;橫向結構可以貫通各學科各領域。如在中秋節時,可以設計以“月”為主題的跨學科探究作業,融合各學科,將書面類、閱讀類、聽説類等作業相結合,注重實踐性與探究性。語文學科抓住閱讀的根本讓學生讀一讀節日的故事,了解月亮的其他名稱;數學學科抓住“月餅”,將平均分、分數、周長等數學問題結合,讓學生發現並思考生活中的數學;英語學科聽一聽英文歌曲《Happy Moon Festival》,記錄自己感興趣的單詞,既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又有助於詞彙的記憶;科學學科研究“中秋節為什麼在八月十五,八月十五的月亮真的是最大最圓嗎?”問題密切聯繫現實生活,引起學生對知識的慾望與興趣;美術學科立足於中秋景色,培養學生觀察和想像的能力。

以單元為整體的跨學科作業開發設計。就是立足單元整體學習,以單元為單位,展開跨學科學習的作業設計。如在三年級下冊科學第二單元《動物的一生》中,整個單元通過養蠶來研究動物的出生、成長、繁殖、死亡的過程。在單元整體教學的過程中,進行跨學科作業開發設計,設計語文學科的詩詞吟誦、觀察日記等長時作業;設計計算、測量等數學作業;設計生命教育、責任意識等道德與法治學科作業等。在單元教學結束時,可通過養蠶小報、手抄報等方式進行學科作業整合,深化體驗與感悟。

探索跨學科作業的評價實施

跨學科作業評價,要將關愛和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生命作為作業變革評價的出發點,尊重學生自然成長的天性和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為他們拓展學習空間,提供有意義的學習經歷,開發學生自身的潛能,將作業實施過程與學生發展的主體需求相聯繫並進行實質性的融合,實現學生情意發展和認知發展的統一。

學校跨學科作業改革項目,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就開發了多個跨學科作業樣例,得到家長和學生的認可。其中“鳳林娃重走長征路”項目化學習(作業)案例獲評江山市一等獎;“柿柿如意”長週期跨學科作業獲得江山市科學長作業評比二等獎。(鳳林小學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