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鄉村大課堂”,開闢農村“雙減”新天地

時間:2024-02-07 09:05:00 | 來源:中國網 | 責任編輯:曹洋

首頁>三衢縱覽>

江山市著重加強文化禮堂、鄉村實踐基地陣地建設,把鄉村的教育資源和學校的教育資源相互整合,把課堂建在校園、建在田野、建在車間,助力農村學校“雙減”優質落地。

一是利用鄉村文化禮堂,創建鄉土課程。引導學校把課堂建到文化禮堂裏,充分協調鄉村教育和家庭教育,讓鄉村大課堂成為孩子成長的樂園。成立假日平安服務隊,指導村文化禮堂網格員建立村級平安假日服務隊的組織機構,開展平安巡邏活動;指導學生製作安全宣傳的海報、手抄報、標語等,開展防溺水、防電信詐騙等安全宣傳活動。弘揚鄉風民俗傳統文化,聘請請有豐富鄉村生活經驗的村民宣講鄉風鄉俗、家風家學,邀請本村老匠人、非遺項目的負責人向學生傳授傳統技藝,講授非遺文化,培養現代小匠人、非遺文化小傳人。利用農村文化大禮堂創建“快樂讀書吧”,委派學校老師指導村關工委開展場地佈置圖書添置等,定期從學校圖書館輪換調撥書籍充實“快樂讀書吧”,供學生假期、週末借閱,落實退休老師指導學生進行閱讀,開展閱讀分享活動。

二是利用鄉村資源優勢,建設實踐課程。利用鄉村特有的地域優勢和資源優勢,協調村裏調劑部分校園附近土地無償提供給學校當作學生的勞動實踐基地,分配至各班使用,聘請村裏的老隊長、種養能手指導按節氣體念種植、飼養,引導觀察記錄,探究思考,了解二十四節氣等與農耕文化的聯繫;聯繫當地作坊、飯館,開展研學活動,了解學習豆腐、米糕、薯花等農家特色美食製作,傳承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走進遍佈各個鄉鎮的木門、羽毛球企業,組織學生參觀學習,了解家鄉中國木門之都、中國羽毛球之鄉創建歷程,宣傳木門、羽毛球等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三是利用城鄉教育共富,建設特色課程。借力教育共同體的師資力量、教育科研和課程開發等優勢,因地因校開發農村學校特色課程。城南小學教共體協助廿八都小學開發了“提線木偶”“剪紙”,協助石門小學開發了“江山方言”“會説話的石頭”等非遺文化傳承課程,被評為浙江省優秀“雙減”實踐案例,學校被評為衢州市非遺傳承教學基地;中山小學教共體沉浸式參與長檯小學開設“嗡嗡學館”竹文化和中蜂養殖項目化學習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