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化孕育一個善治村——常山青石鎮和尚弄村30年無越級陳情的背後

時間:2023-06-25 10:42:48 | 來源:中國網

首頁>本網原創>

6月15日,筆者走進常山縣青石鎮和尚弄村,村幹部們正在商量村集體剛購入的新廠房招商事宜。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蔡永軍興奮地算起了增收賬:這棟建築面積達4800平方米的廠房,如果招商順利,每年將給村集體帶來50余萬元的租金收入。“村風好,矛盾少,大家可以集中精力謀發展,好事一件接一件來了。”談起村莊的發展,蔡永軍一臉燦爛的笑容。

和尚弄村有329戶、951位村民,村莊不大,但分散在三條山垅裏。30多年來,和尚弄村堅持和氣、和善、和順“三和”文化治理村莊,形成了“散是滿天星,聚是一團火”的善治局面,未發生過一起越級陳情事件,成為遠近聞名的民主法治示範村。

打開一扇大門

和諧之風吹進來

漫步和尚弄的各個自然村,綠意掩映,整潔怡人。

“村裏的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守的大部分是老人,他們在家習慣於關門。我們就提倡只要家裏有人就打開門,這樣便於相互照應。”蔡永軍説,這是他分析農村的實際情況後得出的一條治理“土辦法”。打開大門,鄰居可以經常來串門,家中有事也方便相互幫扶。“我77歲的母親就經常説,現在房子造得好、院子也漂亮,但把門關起來,鄰居有事都進不來可不行。”

“要不是你們幫忙,我還不知啥年月能住上新房子。”低收入農戶鄭三土的母親正在新房門前乘涼,説起自家的新房不僅配有廚房、衛生間,還專門做了吊頂、裝了空調,她一下來了精神。

去年6月,鄭三土家的泥房被評定為D級危房,雨天住在裏面更是提心吊膽,但是家裏存款只有一萬元,根本不夠建新房。有村民在閒聊中得知情況後反映給村幹部,村集體馬上為其申請了2.5萬元相關補助,幾名村幹部還自發籌集4萬多元,先幫其墊付建房費用。村委會副主任鄭建平還主動承擔起了幫忙聯繫施工隊和採購建築材料的工作。不到3個月時間,鄭三土和其母親就住進了新房。

村看村、戶看戶,村民看幹部。村幹部積極作為,村民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家家戶戶打開房門,相互間知根知底,村幹部們對農戶的動態情況瞭如指掌。

村民徐忠仙和周存有患病需要大額的醫療費用,村民走動間得知情況後,紛紛捐款捐物;村民陳根花的孫女上晚托班沒有報名費,隔壁鄰居二話不説就幫忙墊上;有人造房子圍墻往外修了一點引起鄰居不滿,村裏就引導幾位鄰居坐在院子裏一起協商。

村民主動打開大門,拉近了鄰里間的距離,也打開了幹群之間的“心門”,人居環境散但人心不散,打造了鄉村最基礎的和諧關係。

推出一套流程

大小矛盾不出村

“我在任時,就很少有村民找我調解矛盾,更別説到鎮裏、縣裏越級陳情了。”2020年底從村黨支部書記位置上退下來的林德良言語間充滿著自豪感。

和尚弄村黃、王、方、鄭、毛五姓人口居多。自2000年林德良擔任村幹部起,村裏就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村民的大事小情,先由從家族裏選出的村民代表處理,村民代表處理不了,由包片村幹部處理;包片幹部處理不了,再由村黨支部書記出面。“到了我這一步是到頂了。”林德良説。

“無越級信訪並不是沒事,而是沒等事情嚴重起來,就解決了。”林德良説,家族裏選出的村民代表在本族有一定威信,他們待人和善、處事公道,大家一般都會給個面子,“快速化解矛盾就像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有些靠法律法規,有些就要靠人情關係。”

2021年,和尚弄村成為杭州市拱墅區的結對幫扶村,開始謀劃與低收入農戶互助合作養鵝的項目。項目啟動後,村裏將下雞弄水庫及周邊山林一併承包給了養鵝的村民作為養殖場地。由於該水庫長期無人承包,被部分村民私下佔用多年,水庫外包後,導致這部分村民不滿,經常來養鵝基地挑事。村裏得知後,為了防止進一步激化矛盾,就給村民代表、網格員下任務,讓大家分頭找村民做工作。關鍵時刻村裏開了一次協商會,林德良在會上説:“搞項目謀發展是好事,好事要辦好,人心首先要齊,為個人的一點小利益,壞了集體的好事,就不好了。”有前期的工作鋪墊,再加上老支書的一番話,這件事就這樣平息了,養鵝項目順利推進。目前,第一批1200隻生態大白鵝,全部以每只299元的價格被預訂,農戶一次性分紅最高達4000多元。

“鄉村治理中其實也沒什麼大事,關鍵是別讓邊上的人煽風點火,小事變成大事,用好‘熟人’關係牽線搭橋,讓村民自己面對面解決問題,而且事後糾紛不反彈,效果特別好。”蔡永軍説。

去年5月,村民徐某打算新建房屋,並沿馬路建造一排臺階。由於緊鄰村道口,擔心影響後續出行,路口的6戶村民一致反對,要求徐某將臺階往內退1.6米。雙方一直僵持不下。

片區村民代表黃仕蘭是村裏的老黨員,平常為人正派,做事穩重。得知情況後,黃仕蘭第一時間組織涉事雙方到現場。她拿出一根繩子,讓7戶村民拉著繩子比劃,反覆測算。最後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徐某同意將石階往內退了0.6米。

從1.6米到0.6米,這1米,既是鄰里和諧關係的距離,也是幹群相互信任的距離,更是和尚弄村30年無越級陳情的矛盾調處方法論所在。

拓寬一條思路

發展提升幸福感

“投資方已來過村裏考察,接下來我們可能要啟動2000畝油茶基地項目,把閒置的山地利用起來;新廠房在招租,在外創辦襪子廠的鄉賢也有意將廠房遷回來,到時候就業崗位將會更多。”在村辦公樓的百姓交流空間裏,青石鎮黨委副書記、拱墅區派駐和尚弄村的第一書記朱浩,正向在此閒聊的村民分享一件件好事。

自從成為拱墅區的結對幫扶村,和尚弄村就此駛上了奔共富的快車道,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從2020年的10萬元,飆升到2022年的超百萬元。村莊快速發展建設的同時,土地徵用等工作也相繼增多。

為此,村裏專門將村辦公樓一側的房間作為百姓交流空間,配備了座椅、圖書、象棋等,吸引村民茶余飯後來這裡相聚,也方便村幹部在此聊聊村裏的新鮮事、議議村裏的難解題。

近年來,村民生活條件好了,村裏的小轎車也多了起來。2021年,村裏計劃將通往葉家源自然村的1.9公里村道從3.5米拓寬至6米,並鋪上瀝青,方便車輛通行。該項目涉及30余戶村民的土地。

項目動工後,村民林德華發現路基高出自家院子幾十釐米,他便來村裏尋求解決辦法。“院子地勢低了,墊高點不就好了。”正在閒聊的村民們紛紛給出建議。可是墊院子的錢誰出?最後,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商量出結果,由村裏負責出砂石混合料,林德華自己出水泥和人工費。

“眾人的事由眾人商量著辦,有些問題根本不需要村幹部出面,大家商量好了,問題就解決了。”蔡永軍説,下一步要把這個村民間交流溝通的平臺做得更實。

人心和,則風氣順、發展順。眼下,村里正在拓寬另一條村道,涉及10余戶村民的圍墻和輔房。“至少到目前,我們沒有發現有什麼矛盾糾紛。”蔡永軍説,村裏發展的每一步都是對“無訪村”這塊金字招牌的檢驗,“現在看來和尚弄村的老百姓真的是通情達理。”

去年,“強村公司”以村集體的名義註冊了“石宕”商標,年底村裏銷往杭州6.6萬公斤胡柚,售價是過去的2倍多。今年3月,浙江常發糧油食品有限公司與村集體達成合作,承諾代工1999萬元“石宕”品牌山茶油,村裏可從中獲得近百萬元的品牌使用費。

“‘和’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氣養人、和氣生財、和氣富民,和尚弄村的‘和’文化不只是在村莊治理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和’也是一種營商環境,要是沒有這樣的氛圍,我這個挂職幹部一天到晚忙著處理矛盾糾紛,想做點事也挺難。”朱浩説,挂職一年多,他是真心被這裡的“和”文化感動了。(衢州日報 供稿,作者:吳建邦 葛錦熙 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