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規劃,公眾參與。衢江區姑蔑古國考古遺址公園博物館概念性建築設計方案國際徵集結果出爐。這5個入圍方案等你來投票喲……
衢江區姑蔑古國考古遺址公園博物館項目選址位於衢江北岸的雲溪鄉,在衢江區新規劃遺址公園西側,雲溪鄉孟姜村南側,三面臨水。該項目為保護和展示孟姜村土墩墓遺址與出土文物、傳承地域歷史、開發地區文化資源、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而建。
博物館的選址位於遺址公園核心區西側,處於遺址公園風貌整治區內,南部毗鄰沿江公路,東側以衢江支流邵源溪為界,西側為規劃道路,用地面積約 38000 ㎡。該處與衢江城區隔江相望,距衢江城區約 9公里,後期霞飛跨江大橋建成後將縮短至 5公里,交通便利。
方案一:杭州中聯築境程泰寧院士團隊
“寓古於今”,打造一個沒有建築符號的“非建築”,使博物館的意象既有歷史滄桑感,又有一種人們所能欣賞的“現代感”。部分公共服務空間可以24小時對外開放。博物館主體設計:
●通過鋼框架+鋼拉桿+拱形結構,保證中央大廳頂部結構較為輕巧,室內效果更佳;
●通過懸挑的方式保證景觀環廊無結構立柱,為通透的幕墻效果提供基礎。
博物館主入口
建築立面材料主要為兩種:倣玉彩釉玻璃與夯土外墻(或GRC)。倣玉彩釉玻璃能充分展示玉器質感,與質樸的夯土材料(或GRC)産生強烈的對比,尊重外部環境及遺址氛圍的同時營造城市地標。
一層中央大廳
中央大廳採用粗糙肌理的夯土墻體模擬遺址氛圍,頂部利用光電玻璃或鐳射投影根據展陳需要模擬浩渺的星空。
方案二: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李興鋼大師團隊
整體浮現一個以“姑蔑之舟”為靈感的人工建築,與衢江山水、姑蔑古國文明共同對話,將歷史遺産與未來鄉村兩個層面連接共生。博物館將兩種尺度銜接彌合:
●隔衢江與城市相望的一側,漂浮的完整巨構,回應著厚重的歷史基調。
●接田野與村莊相依的另一側,消解的自由體量,融匯入生動的田園氛圍。
室外視角亭臺-北側
整體外形就像是一隻“姑蔑之舟”,周圍景致移步換景,緩緩映入眼前,就像方舟徐徐駛向遠方。
室內效果圖
復原土墩墓展廳內的下挂廊道,實現了多標高的參觀視角,可作為考古教育的演示課堂。
方案三:天津華匯周愷大師團隊
以“方檯·古丘”展現姑蔑印象,整體設計利用水渠將場地一分為二,進行景觀改造。與水共生,長條體量的遊客服務中心沿路佈置。
●場地西側設置小橋、流水、連廊等景觀元素,連通南北兩個入口廣場,形成有效互動的戶外空間,成為建築與過江道路的緩衝地帶。
●東側沿溪的景觀設計從大處著眼,突破了用地界限,營造沿溪沿江一體的水岸景觀。
室外景觀圖
借鑒遺址區地貌形態,依溪畔水,居高而望。建築與周邊山水環境融為一體。
室內展廳效果圖
室內空間古樸大氣,粗糲的質感、幽暗的光線、神秘的通道、精心設置或不經意間的遺跡對景,呼應著遠古的氣息。
方案四:法國VP+北京建築大學聯合體 Leonardo Mariani大師團隊
“開卷大地”:展館的主體象徵土地的挖掘,屋檐開展表達開卷之意。充分彰顯項目位於“一個有文物被挖掘發現的地方”的與眾不同之處。整體體現:
●一館:姑蔑古國考古遺址公園博物館(博物館、浙西考古工作站、遊客服務中心)。
●一軸:遺址公園主要參觀主軸線,貫穿公園東西向。
●兩核:遺址公園主要展示闡釋核心,位於公園中部核心位置,由孟姜一號土墩墓保護展館和孟姜三號土墩墓模擬復原展示點組成。
●四區:文化體驗區、遺址展示區、互動遊賞區、鄉村生態區。
展館到達處
利用場地綠化與靠近衢江的自然迎賓水景,營造舒適宜人的到達體驗。
室內VR展館
室內展館多媒體VR體驗教育區,對“考古文化”的傳播 –石角山城址模擬全息投影。
方案五:華南理工大學何鏡堂院士團隊
遠古印記、古今對話、天地共生、遺址敘事、多元門戶。展館整體以凝練的建築語言,表達人類千年以來,與天地、神明對話願景的歷史內涵。
●建築立面肌理取自古墩墓層層黃土的堆疊,讓展示于建築之內的文物仿佛回歸出土之前的自然狀態。
●建築屋面與立面局部鏤空的青銅紋理,提取于土墩墓出圖青銅器紋理,細膩地描摹著文物豐富的歷史價值。
保留水渠庭院效果圖
場地內原有的水渠穿越在建築不同的空間場所裏,保持生態野趣,尊重自然。
室內銅馬展廳效果圖
內部空間提取土墩墓、甬道、玉環等重要元素,逐漸下沉的空間節奏搭配光影明暗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