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化服務離群眾越來越近!衢州市文聯文化惠民“點單”為幸福“加餐”

時間:2022-12-06 15:05:17 | 來源:中國網

首頁>南孔要聞>

“各位學員,上節課我們教的國畫工筆白描技法掌握了嗎?”日前,在江山市清湖街道清三村文化禮堂內,實驗小學美術老師倪亦將為學員們進行授課。只不過,和以往不同,這群學生主要由離退休幹部、教師為主,也有工人、農民等繪畫愛好者。

家住在清三村附近的徐阿姨便是來上課的學員之一。“聽説村裏專門開設了藝術培訓課程,我第一個就報名參加,還拉上了老闆和同伴一起學。”65歲的徐阿姨年輕時就喜歡唱歌跳舞,平日裏會耍耍太極,跳跳腰鼓舞。一直以來想學國畫,雖然清三村屬於城郊,但教師資源還是比較貧乏,周邊可以授課的老師幾乎沒有。“聽村幹部介紹説現在手機上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城裏的畫畫老師,點下去他就來了,像城裏年輕人點外賣似的可方便了。”

受徐阿姨的影響,其8歲的孫女小毛也通過點單方式預約參加了村裏的舞蹈課,城裏文化館老師每個月固定時間都會來上課。“平常老師沒有來上課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通過村裏的電視大屏來收看老師的課程,有些動作老師現場教過一遍,我們對著電視裏的課程再多復習幾次,基本技巧就可以掌握了。”

文化惠民重點要補齊“農村短板”。類似于徐阿姨這樣的藝術愛好者在農村還有很多,但是一直來,農村缺老師、缺課程、缺管理……文藝活動、人才資源和用戶需求之間普遍還未建立良性互動關係,供需對接不暢往往導致文藝惠民項目“給的群眾不想要、群眾想要的沒有給”。而且,現在很多農村裏在家的主要是“一老一小”兩大群體,這些人的特點是對智慧手機依然比較陌生,網際網路上有文藝資源,但是他們不知道可以從哪去找。

為解決以上問題,乘著全省數字化改革的春風,今年7月,衢州市文聯協同華數公司積極謀劃建設並上線了“浙禮藝集”應用。

數字平臺建設初期,衢州市文聯便將各層級協會會員全部納入應用,會員可根據取得的職稱、獎項,參與文藝活動的活躍度、群眾的反饋評價等評價標準進行分層分級,形成相應顏色賦碼,如紅碼為優秀,可享受文藝外出培訓、向上會員推薦等服務;灰碼為後進,即該會員不夠積極、不配合,文聯可相應啟動約談、勸退等程式,實現動態管理,確保文聯可以始終保持“兩個優勢”。

“我們的服務內容主要囊括政策宣講、文藝演出、教育培訓、展覽展示、其他服務等五大類,根據文藝類型又分為文學、書法、美術等10個類別,包含點單、派單、接單、搶單、評單五個流程。通過打通需求和資源的供給通道,我們進一步暢通了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解決群眾“門前事”,提高“供需”匹配度和百姓獲得感,實現志願服務的精準滴灌及與群眾需求之間的有效對接,形成“群眾點單—中心派單—隊伍接單—群眾點評”的服務模式,讓惠民便民力度大大提高。”衢州市文聯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農村群眾年齡特點,我們特別考慮並設計了全齡段用戶體驗,依託華數數字電視業務,開通“電視大屏+手機小屏”兩端,開設“我在禮堂逛藝集”等服務,年輕人可以用手機瀏覽,老人和未成年可以在電視大屏上應用,有限填補文藝服務群體的空白,實現精準供給,打通了宣傳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共同富裕,文化先行。據統計,“浙禮藝集”應用目前已上線音樂、美術、書法、攝影等各類文藝資源3000余件,覆蓋全省1600多萬用戶,全市1000余個自然村,兩場線上直播累計線上觀看人數突破30萬人次。上線以來,提供點單式文藝服務35場,線上+線下惠及2845人次,群眾反映熱烈,受到廣泛好評。

衢州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顏雪高表示,衢州市“浙禮藝集”應用是省文聯數字化改革試點項目並在全省“藝術鄉建”現場會上進行交流。目前該應用由衢州市文聯、江山市委宣傳部、開化縣委宣傳部共同打造,囊括了文藝惠、文藝家、文藝幫、文藝智等四大應用場景,系統構建了文藝人才資源庫、文藝作品資源庫、文藝活動評價指數等數據庫,後臺建成全景式數字駕駛艙,並在手機端、電視端成功上線了文藝頻道、融媒號、小程式等。

據了解,目前,“浙禮藝集”應用基本實現了“四個全”:

一是全時段文藝服務。“浙禮藝集”展示端集文藝人才、文藝作品、文藝活動、線上交易於一體,支援線上直播、高清回看,24小時不落幕不打烊,為基層群眾提供全天候文藝服務。

二是全齡段用戶體驗。“電視大屏+手機小屏”資源共用、連結合作,滿足老中青少不同用戶群體需求,並通過大屏為小屏推品牌,小屏為大屏推互動,形成“1+1>2”的效果。

三是全域段專網運營。與華數公司聯動合作,建立前後端協同聯動、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立體覆蓋的文藝服務體系,依託國家專網資源優勢,保障數據傳輸安全。

四是全鏈條供需對接。構建文藝供給、服務、消費、評價的全流程閉環,推進文藝作品、文藝活動線上交易、實時洽談,實現“一鍵點單、精準智達”,並通過服務評價、賦分管理,為協會綜合考評提供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