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縣委、縣政府提出打造江南水鄉風物清嘉的文化名縣這一戰略決策後,全縣上下都圍繞著這一工作目標緊鑼密鼓地努力著,奮鬥著。然而,我個人認為這一決策,只是常山縣建設文化名縣的一個努力方向。要真正做到名符其實,需要有個摸得著,看得見的文化品牌項目,這就是創建常山江“宋詩之河’ 文化品牌。併為之付緒實施,為之進行研究。
詩在遠方,那就是一種嚮往,一個夢想,一個文化人的羅漫締克。她寓意美好,境界高遠,只能給你一種高雅的藝術享受。而對現實社會中的普通民眾,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所以説,遠方的詩,深藏在象牙塔中的藝術,要讓他與現實社會接軌,讓她服務民眾,造福人類,服務美麗鄉村建設,那是一門值得認真研究的學問和藝術。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一生的追求。讓詩詞變為有血有肉,有情有景的東西,變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靚點,成為新農村建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就需要我們去努力,去挖掘,去奮鬥。去實現這樣一個目標。讓自己成為一個敢擔當,負責任的新時代傳統文化傳承人,讓古老的中國傳統詩詞為社會主義大花園建設服務。
常山自古就有’八省通衢,兩浙首站”之稱,千百年來受吳楚文化熏陶。擁有屈原《離騷》式楚文化的悲壯與豪邁,也有著江南溫文爾雅的吳越文化的清新靚麗。自東漢218年建縣至今的1800個春秋中,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多少南來北往的士子從這裡經過,他們留下了無數的詩篇。特別是自唐末五代後,北方政治中心漸漸南移。很多官宦、士子都隨之南遷兩浙。北宋之後到南宋遷都臨安【今杭州】,更是規模空前。南方的學子。官宦也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並源源不斷地經過常山,隱居常山,常山本地的學子,也如泉涌。有從這裡乘船經常山江東去京城趕考的,有從京都西歸的省親訪友的。不管是北上汴京,還是過兩廣閩贛,大都要經過常山。他們或吟咏山水,或詠物明志,或唱和傳情,或懷古思幽——,為我們這座古老的山城留下了不計其數的文化瑰寶和絢麗詩篇。讓我們這條江成為一條詩的河流,因此我們縣的有識之士利用宋代文化在常山繁榮的特殊現象,賦于了她一個美麗的名字-----“宋詩之河”。
新時代號角吹響,常山縣縣委、縣政府高瞻遠矚,為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打造江南水鄉風物清嘉的文化名縣,響應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文化大省的號召,配合衢州市委、建設衢州大花園,為我縣美麗鄉村建設注入新的活力,於是提出了創建“宋詩之河”文化品牌,並得到了省市領導的高度讚賞,也深得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為打造鄉村旅遊,讓家鄉建設藝術化,讓高雅的古典詩詞走進人們的現實生活,裝點自己美好家園,一座小鎮、一條老街,一個田園,一個古渡,都是一道美味佳肴,都是一道靚麗風景,都是成為讓人賞心悅目藝術品 ,讓詩不在是普通人深感遙遠可望而不可及的精神産品,而是看得到,能享受的美麗家園的一部分。不在遠方,是在身邊。是讓人産生無限遐思一道風景。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創建“宋詩之河”文化品牌,常山縣詩詞楹聯學會,作為一支專業性很強的詩詞團隊,身感責任重大,如何切入,應該怎麼幹,如何乘此東風,為宋詩之河文化品牌的創建增光添彩?2019年初,我們向常山縣文聯,提出了創建“浙江省省級詩詞之鄉”。經縣文聯同意,上報到縣委宣傳部,由宣傳部再立項並經縣委,縣政府批准,正式向浙江省詩詞與楹聯學會提交審報文件。
根據浙江省詩聯學會提出的創建“省級詩詞之鄉”的要求,結合我縣打造“宋詩之河”文化品牌的實際需要,我們常山縣詩聯學會,開展了詩詞“六進”落實工作。詩詞六進就是“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機關”、“進農村”和“進景區”。在縣委宣傳部的主持下,在縣文聯的具體安排和落實了這樣一批比較有基礎的單位。以省級詩教基地常山縣閣底小學,縣委宣傳部對口單位常山縣招賢小學和常山縣職業中專業為“進學校”樣板區。芳村鎮這個千年宋鎮和縣文聯為“進機關”樣板區。文峰,屏山為“進社區”樣板 ,宇紅石博園為“進企業”樣板區。三衢山景區為“進景區”代表,招賢村,何家鄉為“進農村”樣板區。為了有關單位落實工作,選作品,選場地,送詩刊,我們都全程跟進指導。另外,為了宣傳宋詩之河,詩聯主要負責人,還親自撰寫關於宣傳一百首經典宋詩的解讀廣播稿,參加縣傳媒集團的廣播節目---喜閱課。與縣作協骨幹會員一起開展經典宋詩品讀研討會。詩聯採用兩條腿走路,一是走出去,向已驗收成功的中華詩詞之鄉,浙江省省級詩詞之鄉遂昌學習,向他們取經,交流創建心得和創建的成功經驗。二是請進來,今年五月份由常山縣縣委宣傳部和浙江省詩聯學會共同主辦的省“青春詩會”暨常山江“宋詩之河”采風活動。邀請詩聯的專家學者們前來指導把脈。再就是和兄弟縣市的詩聯同行,武義,開化,衢江等詩聯相互交流學習。通過這些活動,我們既宣傳了我們常山的“宋詩之河”文化品牌,又提高了常山縣詩聯的知名度與美譽度。
自創建省級詩詞之鄉工作開展後,學會組織會員,到常山江上游何家鄉,忠簡古渡,定陽古縣址;到招賢古渡,楊萬里紀念館采風。並寫了數百首詩詞聯曲。今日常山報還為我們出了專版。我們也在學會會刊“定陽詩韻”上開了“宋詩之河”專欄。還吸引了一批古典詩詞創作愛好者。隨著我縣轟轟烈烈的開展打造江南水鄉風物清嘉的文化名縣戰略決策的部署,創建宋詩之河文化品牌,成為我縣建設美麗鄉村的一大亮點。宋詩田園,招賢酒,千年宋街等吃住遊三個方面的開發,研究,都會成為我們縣詩聯關注的焦點。
(作者係常山縣詩詞楹聯學會會長、常山縣宋詩之河文化研究會會員 謝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