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宋詩潤常山

時間:2021-03-02 15:40:05 | 來源:中國網衢州

首頁>研究成果>

歲月蒼桑,訴不盡三衢道中文人騷客的迴響;

碧波盪漾,映射起常山江上千年宋詩的光芒。

常山自東漢建安二十一年(218)建縣,至今正好1800年。論歷史之悠久,常山在衢州各縣市區排名第二,僅次於龍遊。尤其是宋代時期,常山文化之繁華、經濟之興盛,在周邊一帶幾乎無可比擬。

究其原因,常山“一江一驛”的交通優勢功不可沒。常山地處浙、贛、閩、皖四省邊際,素有“兩浙首站、八省通衢”之稱,一江即常山江,位於錢塘江源頭,是水陸轉運、舟車匯集之地,也是連接南方諸省的重要樞紐,繁華一時,古詩云“日望金川千張帆,夜見沿岸萬盞燈”;一驛即草萍驛,是浙西地區最大最知名的官方驛站,每日來往進出者絡繹不絕。歷代文人雅士或遊歷常山山川,或結識常山之士,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作品。據不完全統計,兩宋時期與常山有關的詩詞作品400多首,代表性人物有王安石、蘇軾、米芾、趙鼎、楊萬里、曾幾、陸游、辛棄疾等等。

宋初,吳越納土歸順,常山人江景房被授予鎮海軍節度判官,奉命押送吳越圖籍進京。江景房憐惜吳越百姓稅賦過重,冒死沉籍于江,一江清波化去了民愁民怨,也引發了宋太祖的雷霆盛怒。在眾多大臣的保薦下,江景房免去死罪,隨後淡然歸隱常山,史學家多有讚譽。江景房現僅留存有《保安寺》一詩,坦蕩無私的心態一覽無遺。

擾擾塵埃日日忙,偶然來謁讚公房。

行登峻嶺躋攀倦,坐俯清泉笑傲涼。

林靜鳥聲融客語,風來花氣逐人香。

此時已覺凡塵斷,分得高僧興味長。

芙蓉章舍,王介故里。北宋時期,一溪芙蓉水,滋潤出博學多才“善歌詞”的王介。王安石是王介的同窗好友,他曾在詩《送程公辟得謝歸姑蘇》寫道:“唱酬自有微之在,談笑應容逸少陪”,並補注:“少保元絳謝事居姑蘇,又王中甫善歌詞,與相唱酬燕集”,以闡明唱酬兩翁為元絳和王介。兩人關係之密切,情誼之深厚,從王安石留存的《和中甫兄春日有感》《王中甫學士挽辭》等贈詩中可窺一斑。

其中,王安石的《和中甫兄春日有感》,長達二十句

雪釋沙輕馬蹄疾,北城可遊今暇日。

濺濺溪谷水亂流,漠漠郊原草爭出。

……

春風生物尚有意,壯士憂民豈無術。

不成歡醉但悲歌,回首功名古難必。”

王介與蘇軾、蘇轍三人曾經同登制科(賢良方正科),算得上同學一場。蘇軾讚其“如君才業真堪用,顧我衰遲不足論”,蘇轍在《過王介同年墓》詩中稱其“平生使氣坐生風,徐叩方知學有功。應奉讀書無復忘,虞翻忤物自甘窮……”唐宋八大家,三人與王介交好唱和,其才華橫溢,文學造詣可謂非同凡響。

常山江之水,既可載舟,也可滋人。北宋滅亡後,大批名士隨駕南渡,趙鼎也在其中,遷居至常山江上游——何家黃岡,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趙鼎從此平步青雲,從落魄自薦到升任宰相,僅僅用了五年時間,被《宋史》譽為“中興賢相”。

遷徙黃岡前,趙鼎居住地“水淺易涸、無木可採”,常有薪水之憂。到了黃岡,水甘柴足,再也無此煩憂,遂作《經年薪水困行朝》一詩,以讚譽此地山清水秀,實乃宜居宜業也:

經年薪水困行朝,一日歸來百念消。

決決溪流鳴枕下,丁丁谷響應山椒。

小安課伐猶多事,無復移居莫見招。

老矣羞為吳市隱,買田從此混漁樵。

説到常山江,整個流域最具標誌性的地方莫過於招賢渡了。愛國主義詩人陸游晚年面對山河支離破碎,卻又無能為力,只能在詩中訴説著內心的苦悶。一日黃昏時分,路過招賢渡,見暮色蒼茫,鳥啼陣陣,悲涼之情由然而生,賦得《招賢渡》一首:

老馬骨巉然,虺尵不受鞭。

行人爭晚渡,歸鳥破蒼煙。

湖海淒涼地,風霜搖落天。

吾生半行路,搔首送流年。

在諸多詩人當中,楊萬里的常山情緣最為深切,《誠齋集》中與常山有關的詩達25首之多,有招賢渡,有拼楮,有渣瀨灣……細細咀嚼之下,別樣的常山江水岸風情與船渡文化,讓人久久回味,其中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則是《過招賢渡》,真可謂是愛恨一壇招賢酒:

歸船舊掠招賢渡,惡灘橫將船閣住。

風吹日炙衣滿沙,嫗牽兒啼投店家。

一生憎殺招賢柳,一生愛殺招賢酒。

柳曾為我礙歸舟,酒曾為我消詩愁。

若論知名度最高的一首詩,則非曾幾的《三衢道中》莫屬了。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短短四行二十八個字,將三衢道中梅黃杏肥、花香鳥語的場景描繪得躍然紙上,船靠江邊,登岸步行,在濃郁的樹蔭下悠閒穿行,一派生機勃勃的樣子,充滿了生活情趣。此詩簡潔直白,輕鬆明快,載入小學語文課本,因此知曉率頗高,是衢州古代詩詞的一張金名片。

若論“一江宋詩”之溫情纏綿,鄭會的《題邸間壁》可謂是手法獨特,奇麗無比:

酴醾香夢怯春寒,翠掩重門燕子閒。

敲斷玉釵紅燭冷,計程應説到常山。

詩人在羈旅中思念妻子,卻通篇無一字明寫自己,而是採用“對面著筆”的藝術手法,通過描寫妻子那端的動作神態,反襯出自己惦挂家人的迫切心情,令人會心而笑。此詩影響較廣,曹雪芹在《紅樓夢》第62回,也曾借用“敲斷玉釵紅燭冷”之句,來暗喻寶玉與寶釵之間的關係。

詞人辛棄疾則為常山留下了一首詞《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一幅江南魚米之鄉恬靜富足的溫馨畫面,也許,這才是宋代常山江畔人們真實的生活場景吧!

北隴田高踏水頻,西溪禾早已嘗新。隔墻沽酒煮纖鱗。

忽有微涼何處雨,更無留影霎時雲。賣瓜人過竹邊村。

一江宋詩潤常山。常山江,這條悠悠的宋詩之河,每朵浪花都沾染著詩氣,每道波紋都泛浮著詩情,從古至今,不知淘洗過多少絢麗的詩歌瑰寶啊!

(作者係常山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常山縣宋詩之河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王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