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9月17日,常山縣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這一行20余位省內外文化專家,或駐足於村中古街的詩碑前,輕輕吟誦;或是談論、憧憬著宋代詩人楊萬里詩作《過招賢渡》中的“招賢柳”“招賢酒”,該如何在常山江(編者注:即常山港,下同)“宋詩之河”的打造中,開發為重要的衍生産品。
作為常山建縣1800週年的系列活動之一,常山縣委縣政府和錢塘江文化研究會、浙江大學宋學研究中心、衢州學院共同主辦了常山江“宋詩之河”研討會,這些專家在觀看了常山喝彩歌謠表演,實地調研了常山縣何家鄉忠簡古渡、常山江縣城段宋詩長廊、招賢鎮招賢古渡後,與市委宣傳部及常山縣各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座談,就如何打造這條“宋詩之河”各抒己見,以期能為常山做好宋詩文化與旅遊、城鄉建設、項目工程三篇結合文章貢獻力量。(以下排序為專家發言順序)
常山的“慢”與詩歌是很相匹配的
●胡堅(錢塘江文化研究會會長)
傳承宋詞是一種傳承古風的文化生活,但我們大家如今做這些努力,還是要古為今用,可以適當開展相關文化活動,比如將宋代發明的風箏,宋人吃素的飲食文化,借助這些來提高這些本地宋詩的文化影響。
慢城為什麼要慢?我的理解是,要追求精神境界,追求思想的勃發,要把常山打造成思想家和藝術家聚集的地方。慢下來,為了品味祖國的大好河山,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慢與詩歌是很相匹配的。
如何打造宋詩之河?不能是雷同的表現形式,要注重創意和文化內涵,表現出常山本地標誌性、獨特性和唯一性的東西。招賢古渡完全可以打造成宋詩文化街,發動和依靠廣大群眾,吸引遊客參與其中,可以開展類似“江上品詩音樂會”“中秋賞月常山江”等活動,但是古街不能過於現代化,不古樸,否則一看就覺得假、不自然。
文史論證的過程,必須求真務實
●邵清(浙江省社科聯副主席)
在我看來,打造常山江“宋詩之河”,體現了當地黨委政府嶄新的發展思路;提出生態保護與文化立縣結合的新目標,更是時代的召喚。我們是從過去一步一步走過來的,必須對歷史有清醒的認識和把握,才能準確地把握當下和未來的機遇。
常山在過去的歷史上,曾經發達過,因為在農耕社會,凡是水運昌盛之地,必然是財富和文化的積澱之地。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文化的發展,這是不變的定律。我建議,常山進一步發掘沉澱的文化要素和文化資源,進一步思考文化對於産業和經濟還有哪些意義。關於“宋詩之河”的宣傳口號也可以大膽點,但是文史論證的過程必須求真務實、小心謹慎。
有了好的實體,就要研究如何擴大影響
●任平(中國藝術研究院書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
我認為,“宋詩長廊”要對設計更加重視,不要再做與別的地方雷同、重復的東西。華裔設計師林櫻在讀大學期間設計了華盛頓的越戰紀念碑,當時也有反對的聲音,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顯現出的價值越來越高。這條“宋詩之河”要想在文化界有地位,引起大家的關注,還有很多具體、細緻的工作要去做。
我去過國外很多地方,比如在巴塞羅那,如果要改動歷史建築,政府要召集設計界、美術界、歷史界和市民代表等很多相關方面的人士磋商,所以他們的城市能夠散發出璀璨的人文光芒。有了好的實體,如何擴大影響也是要研究的,再用過去的宣傳方式肯定行不通。靠我們自己叫得響是沒用的,要研究現代廣告學、傳播學的特點,才能有效果。
以宋詩帶動建設,打造歷史文化樣板
●安蓉泉(錢塘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常山作為一個浙西山區的小縣城,能對文化如此重視,確實令我感動,但有一點需要認真考量:詩歌有韻味,但作為宣傳和提高影響力的手段,作用究竟有多大?
我們在運用這些宋詩時,未必就詩言詩,可以把古街、古渡、古建築、歷史故事、歷史精神和博物館等結合起來,才有傳播效果,這樣對市民文化修養的提高也大有好處。希望常山能集中精力和財力,以宋詩帶動多方面的建設,打造歷史文化樣板。
另外,我覺得也可以在“招賢”上下功夫,在當代建展示館、博物館盡可能多用實物,還原當年的歷史場景。詩詞是需要吟唱的,這需要合適的環境,不能雜亂,不能有發生衝突的意境。如果當前沒有條件建大型博物館,可以先建精緻的小館,待時機成熟再考慮大館的建設。
在宋詩的賞析考據上,還要提高重視
●陳定謇(衢州文史專家)
“盛唐隆宋”,是我國歷史文化藝術的高峰。省內有兩條文化帶,一是浙東唐詩之路,二是錢塘江宋詩之路。常山在錢塘江源頭,北宋初年曾是輻射錢塘江下游的經濟強縣。由於常山當時太強,體量太大,後來又從中分出開化縣。
朱熹和呂祖謙在常山石崆寺舉行“三衢盛會”,摩擦出思想的火花,進一步奠定朱熹的理學基礎。就之前很多名家對宋詩的賞析看,基本是個再創作的過程。所以,我建議,在宋詩的賞析考據上,進一步提高重視,重視鑒賞過程。
文化符號與文化實體的關係要處理好
●何俊(復旦大學教授、宋學思想研究專家)
宋代有大批士人南渡到常山,再次定居、繁衍,這裡面有不簡單的淵源,要站在更高的文化定位上,放在更廣闊的文化意義上去鑽研和宣傳,否則別人難以認同“宋詩之河”。
宋詩本身飽含家國情懷,在此基礎上,要再做內涵文章,吸引聚焦。我個人覺得,應該要多問問我們自己,做這項工作的根本訴求到底是什麼。是為了發掘地方文化資源,進行經濟文化的再發展?還是以詩歌這項傳統文化來教化市民群眾,培育城市的民風和文化氣質?經濟對一個地方很關鍵,但也不能一切為了錢。
當我們提出一個文化符號的時候,如何運營現代傳播手段進行傳播,不能僅僅是發佈,更要設置互動性、參與性。文化符號與文化實體的關係如何處理?把文化要素轉化為文化消費,也許就事半功倍了,也能讓人感覺到“何處心安”的韻味。
多元化發展,才能爭取更多支援
●張夢新(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我認為,對常山江“宋詩之河”的文化要素,還需廣泛蒐集、深入挖掘、仔細研究,包括對《全宋詩》《四庫全書》《四庫續編》《四庫毀禁書目》《宋詩鑒賞辭典》《宋詩別裁集》《宋詩選注》《宋詩記事》《宋詩鈔》《宋詩補鈔》《宋詩鈔候補》,以及當地的方志、族譜、家譜,再進行仔細查閱,我相信還能有所收穫。
在發揮文化專家作用的同時,也要注重發揮本地文化學者和鄉賢的作用。要把宋詩文化與省市文化旅遊部門工作相結合,爭取與我省的特色小鎮建設、古村落保護、新農村建設、公共文化建設、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生態文化建設相結合,爭取更多支援。
應有選擇地挑選宋詩進行傳播
●陳榮高(錢塘江文化研究會高級研究員)
文化的生命力在於交流和開發。眼下,衢州正在建設美麗大花園和發展全域旅遊,那就應該在這個時候,整體規劃山水資源和古村落,把宋詩文化佈置進去。將文化與生態組合起來的旅遊,生命力更強。
此外,也要和周邊地區拓展通道,打造影響力。比如,趙鼎和招賢古渡,就需要再深挖裏面的文化內涵。我覺得,宋詩不必選得太多,用不著300首,但要把歷史淵源寫清楚,重點傳播那些對當下有指導意義的就行。
宋詩之河與唐詩之路同中有異
●陸堅(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文化是一種載體,是思想和心志的外在表現。常山流淌著千年宋詩,也流淌著宋代有識之士對祖國山川和故國故土深愛的心血。
從中國歷史發展過程看,唐宋是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而浙江又是宋代文化高度發展的中心,甚至也可説是當時世界文化高度發展的中心,馬可波羅遊遍世界之後説杭州是“天城”。因此,浙江人研究宋代文化,相對更有歷史的親切感。
唐詩之路上的那些唐詩,主要內容是讚賞名山大川的壯美,這自然是優秀文化遺存。而宋代詩歌(包括一些詞),除了與上述唐詩有相似內容外,更或明或隱地蘊含有報國之志、愛國之舉、強國之念!這或許是宋詩之河與唐詩之路同中之異的一個方面,也或許是宋詩之河的文化底蘊之一。(衢州晚報供稿 作者 鐘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