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 《慢城常山挙行常山江“宋詩之河”研討會》

時間:2021-03-02 14:42:17 | 來源:杭州日報

首頁>媒體報道>

文圖村、天馬鎮、青石鎮、招賢鎮……在浙江省“母親河”錢塘江源頭,有一段重要的節點——常山江,不僅由南至東串聯了這幾個自帶文化屬性的村鎮,自古以來更是吸引大批南來北往的詩人沿江賦詩吟咏。

尤其在宋代,來這留下詩句的更有曾幾、陸游、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朱熹等鼎鼎大名的人物。

9月17日,一場名為“常山江‘宋詩之河’研討會”在常山舉行,現場專家學者雲集一堂。

連接南方諸省經貿繁華這裡有個叫招賢的渡口為楊萬里所鍾愛

常山在浙、贛、閩、皖四省邊界,素有“一江一驛”的交通優勢。其中的一江就是常山江,是水陸轉運、舟車匯集的地方,也是連接南方諸省的重要樞紐,繁華一時。

古詩云“日望金川千張帆,夜見沿岸萬盞燈”,就是描繪那種白天千舟競渡、夜晚燈火通明的景象,可以想見當時經貿之繁華。

沿江有很多古渡,從石門佳氣到十里長風,從紫港浮橋到招賢古渡,每一個都是當年繁華景象的“見證者”。

了解招賢古渡,是從“南宋四大家”之一楊萬里的一首《過招賢渡》開始。“一生憎殺招賢柳,一生愛殺招賢酒”這兩句詩,很多人都隨口能哼、耳熟能詳。

據考證,楊萬里前後多次來往途經常山,寫過與常山相關的詩歌多達四十幾首,其中收入《誠齋集》流傳於世的就有二十五首。很多常山古地名可以在他的詩中找到,尤其以寫招賢渡的詩最多。

可想而知,他對這個渡口的鍾愛尤深。

現如今,閒步在渡口一側的老街,仍能看到生活在此的世代村民,或出船打魚或坐在門口閒話家常。

“以前這條古街上有4個大圓門,9個下坡至江邊,來往的人很多,可熱鬧了。”52歲的徐文勝是地地道道的招賢人,祖父輩都生活在這,他説,民國時期盛産柑橘的招賢,通過埠頭上船,每年運往衢州、杭州的柑橘達數十萬斤。那時候,招賢一帶的姑娘若遠嫁上海、杭州,也都是從古渡水路出發。

老街正在改造,未來會成為“宋詩小鎮”的一部分。隨處可見宋詩長廊石碑,上面鐫刻著詩詞,讓每一個前來的遊客都能誦讀詩人們當年留下的經典之作。

同期打造的宋詩文化長廊還有兩處,一處在縣城段,一處在何家鄉長風段,屆時即可將沿線村莊貫連為文化村、宋詩村、景觀村。

以景觀之名“招賢納士”文人輩出之地將建宋代文化小鎮

常山江更是一條景觀之河。

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來形容一點不為過。

乘一艘船沿常山江經何家鄉忠簡古渡,至縣城段宋詩長廊規劃地,再到招賢鎮招賢古渡,更能感受江上風情。

自古以來,南來北往數以千百計的遷客騷人也多是為之流連忘返、讚嘆傾倒,由此抒發覽物之情。

據不完全統計,歷史上游歷常山、在詩中描寫常山的詩人有一百多人,宋代的名人更是輩出。

汪韶是常山歷史上第一個進士,官至吏部尚書、集賢殿大學士;章舍人王介,仁宗慶曆六年登進士第,應試直言極諫科,名列賢良第一;何家鄉江源村曾沉籍于江的江景房及其後代江少虞、江緯、江袤;《袁氏世范》的作者袁採……都堪稱是當世大師級的名人。

宋代文化小鎮的打造也由此應運而生。

芳村鎮、招賢村、金源村就是三大基礎選址地。

在規劃建議上,可以看到三個小鎮已有“雛形”:

從北宋農民領袖方臘的故事開始,按照宋代風情開發芳村古街,沿著芳村溪開發“宋詞長廊”,恢復宋代古剎爐山寺;以大詩人楊萬里、陸游的詩歌為主,在招賢村建招賢古渡宋詩之河陳列館;充分開發金源村王氏“一門九進士”所留下的詩篇,挖掘王介和蘇東坡、王安石等歷史名人的交往資源,修繕世美坊和王氏宗祠……

邂逅國家非遺喝彩歌謠開發“宋詩之河”旅遊專線

來常山,千萬不能錯過的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常山喝彩歌謠。

初見,震撼。再見,欣喜。

“福也。好啊。福也!好啊!”嘹亮清脆、擲地有聲的喝彩聲,讓不太能聽懂常山方言的人也會被喝彩者的激情所感染。

這項有著400多年曆史的文化遺産,自古是民間結婚、新屋上樑時進行喝彩的一種習俗,以圖吉利。

當歌謠邂逅宋詩文化,就成了常山極好的一張旅遊清單。

未來,大家可以“跟著宋詩之河遊慢城”,逛一逛宋詩文化長廊、宋代文化小鎮、宋詩驛站、宋代花石綱遺址,品一品醇香的招賢酒。

“我們會鼓勵創編以宋代詩人或宋詩創作中的經典故事為題材的劇本,通過電影電視拍攝等途徑,使常山江‘宋詩之河’成為外景拍攝基地。”説起這些,常山縣委宣傳部部長余風更是表示,未來的常山江“宋詩之河”文化得走進社區、校園、禮堂,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

據了解,浙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確立了建設“文化浙江”的具體目標,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積極打造錢塘江唐詩之路和浙東唐詩之路”的戰略舉措。作為千里錢塘江源頭重要節點,百里常山江在常山建縣1800年的悠久歷史長河中,也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和自身獨特的文化魅力。

目前,《常山宋詩三百首》一書已擇優編印,計劃2020年前,常山江“宋詩之河”申遺和總體規劃編制工作也將進入籌備啟動階段,2035年前,“宋詩之河”旅遊專線等相關工作也將有序進行。

現場專家説:

任平(中國藝術研究院書法研究中心主任):來了以後感覺到,這裡山水特別美,這樣一種人文環境,使得詩人大發詩興,留下很多耳熟能詳的詩,這裡確實是一塊文化沃土,以後是大有可為的。“宋詩之河”可以成為展示常山宋詩乃至浙江優秀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安蓉泉(錢塘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第一次來常山,總的感覺常山文化資源非常豐富,潛力很大,特別是一些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相當不容易,第二個是意識很強,從(縣)黨委,到鄉鎮,村裏的幹部們,對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思想上高度重視,第三個是村民們對歷史文化的保護意識也很強,也很合作,這個是相當了不起的。詩歌是一種思想産品、精神産品,在地方政府推進的詩歌的帶動文化,它還有什麼樣的載體,比如你建一個微型博物館或者系列博物館裏面有宋詩解釋,有宋詩人物、故事,有一些當年的物件,這些都沒有問題。

張夢新(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傳媒與人文學院院長):我2005年6月到常山來參加常山縣特色文化的建設規劃認證,到今年已經有13年了,這些年我感到常山和我們浙江,和全國一樣面貌在日新月異,特別是在文化建設上面,取得了不少的成績,所以這次常山縣委縣政府聯合省市各部門來舉行常山江“宋詩之河”的研討會,我覺得這也是打造我們常山縣的特色文化的一個富有創意的重要舉措。

陳定謇(衢州市詩詞楹聯學會副會長):我覺得非常有創意,我們常山率先去打造,常山江不僅是錢塘江的源頭,“宋詩之河”也佔了源頭地位,這個非常有意義,現在我們去做“宋詩之河”,那可能將來就會成為浙江省的兩個品牌之一,一個是浙東唐詩之路,另外一個就是錢塘江宋詩之河,這是浙江省文化上的一帶一路。(張錢

連結:https://hzdaily.hangzhou.com.cn/dskb/2018/09/20/article_detail_2_20180920A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