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殷殷囑託 勇於示範擔當 錢江源頭開化:在踐行“兩山”理念中綠色崛起

時間:2020-08-10 16:08:48 | 來源:浙江日報

首頁>開化旅遊>

錢江源頭,開化如畫。

錢江源頭蓮花湖景觀,張國友/攝

清晨,華埠鎮金星村在啾啾鳥鳴聲中醒來。溪水潺潺,綠樹掩映,村口矗立的石碑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字樣特別醒目。

“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這就是新農村。”金星村牢記殷殷囑託,依託綠水青山發展經濟,村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成為“兩山”理念在浙江實踐的生動樣板。

如今,綠色發展之路在2236平方公里的開化大地上蔚然鋪展。

生態之城開化,張國友/攝

從“生態立縣”的振臂一呼,到國家公園的探索先行;從“一江清水出開化”的使命擔當,到百里金溪畫廊的“兩山”實踐;從關停200多家污染企業的“壯士斷腕”,到近千家民宿拔地而起的“風起雲湧”,如今,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的錢江源頭“大花園”風景正好。

開化縣委十四屆十次全體(擴大)會議吹響了“努力建設展示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示範窗口”的號角,開化上下必將瞄準新方位、扛起新使命,以創建國家“兩山”理念實踐創新基地為建設“示範窗口”的有力抓手,咬緊目標抓緊幹,擼起袖子加油幹,為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生動實踐和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提供更多的開化素材、積累更多的開化經驗。

一抹“源頭綠”,守護綠色發展

讓蘇莊村護林員汪樹龍沒想到的是,當了多年的伐木工,有一天能搖身一變,成為大山的保護者。

“九山半水半分田”,開化靠山吃山,但吃的卻是砍樹、燒炭的辛苦錢。20多年前,僅蘇莊鎮,一年就要砍伐近一萬畝山林。汪樹龍回憶,以前那種燒炭的窯,一個月差不多就要消耗2萬斤柴火,都是山上砍下來的。

那時候的古田山,光禿禿的一片,基本上被採伐殆盡。古田山的困境,成為當時開化整體發展的一個縮影。一方面,砍伐樹木帶動的造紙、木材加工業成為主導産業,帶來了一年10億元以上的産出效益;另一方面,這些産業重污染、高能耗,開化的發展之路越走越窄。

華埠鎮金星村

1997年,開化在全國率先提出並實施“生態立縣”發展戰略,關停200多家小造紙、小水泥、小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企業,大規模封山育林,在陣痛中確保“一江清水出源頭”。經過這些年的努力,開化走出了一條從生態“自發”到生態“自覺”,再到生態“自信”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創成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雙料冠軍,榮獲“中國天然氧吧”和全省首批“清新空氣示範區”等稱號。

2016年,錢江源國家公園正式成為全國首批10個、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唯一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開化以最高標準、最實措施、最嚴監管,鐵腕整治生態環境,打造綠水青山新優勢,僅在國家公園試點區範圍內就主動叫停總投入10.5億元的35個在建工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中期評估名列全國前茅。

根宮佛國文化旅遊區

2017年,《開化縣空間規劃》獲省政府批示,科學劃定“三區三線”,把生態空間由原來的50.8%提高到80.3%,所有不符合生態定位的産業陸續被淘汰。

馬雲考察根宮佛國文化旅遊區,張國友/攝

“多規合一”合出了一張綠色發展新藍圖。開化傳統工業園搖身變成生態工業園,越來越多的新能源、大健康項目陸續落戶,開化生態環境得以進一步提升。2020年1月至6月,開化出境水Ⅱ類以上水質佔比98.9%,Ⅰ、Ⅱ類水質總體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7個百分點,空氣優良率99.4%,各項主要生態指標持續保持全省領先。

一條轉型路,邁向生態富民

從“賣山林”到“賣生態”,音坑鄉下淤村村民早已嘗到甜頭。

15年前,下淤村村民“靠山吃山”,濫伐山林、濫挖河沙屢禁不止。村黨支部書記葉志廷回憶,那時馬金溪裏,挖沙船馬達隆隆作響,河道被挖得坑坑洼洼。挖沙砍樹等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方式,讓村集體收入一度為負數。而林木沙石資源開發殆盡,村民只能以外出打工為生,打工收入一度佔到村民收入的70%以上。

音坑鄉下淤村

如今的下淤村,河水清澈,碧波盪漾;青山翠綠,花木繁盛。遊客來了,不僅可以到農家樂吃到正宗的當地菜,還能去河邊划船、吃燒烤。村民説,這一切的改變得益於“兩山”理念的落地生根。

村民葉小平早前全家在外打工,早出晚歸十分辛苦。2015年前後,看著家鄉變化,葉小平回鄉開起農家樂,生意紅火,每逢節假日更是遊客盈門,每年毛收入已近70萬元。“太好了!現在在家門口就能創業,還不用擔心生意不景氣。”

下淤村因水而靈、因水而興,穿村而過的馬金溪,更是映照著開化的“綠色崛起”。近年來,開化牢牢把住“百里金溪畫廊”這一鄉村振興主軸,佈局打造錢江源“大花園”十大“典範村”,同時串珠成鏈,推動沿線總投資達151.85億元的13個項目加快落地。

與此同時,開化的傳統農業産業也乘上了“品質化”“特色化”快車,成為農戶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徑。通過清水魚“一口坑塘,萬元增收”、中蜂“戶養十桶蜂,增收萬元錢”、紅高粱“一畝地萬元錢”等模式,帶動全縣低收入農戶可支配收入連續兩年增幅15%以上。

鄉村保苗節,張國友/攝

好山好水已然成為開化經濟發展的“綠色引擎”。截至2019年底,全縣共建成農家樂1260家,床位突破12000張。開化遊客人數從2013年的450多萬人次增至2019年的1449.32萬人次,2019年旅遊總收入達到100.33億元。開化農民年每人平均收入也從2005年的4338元增至2019年的19001元,城鄉收入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一個增長點,共譜跨越新篇

3月6日,在淘寶直播的首屆開化龍頂·雲上茶市“縣長請你來喝茶”火爆開市,開化縣領導化身“臨時主播”,為開化龍頂春茶代言。3個小時裏,不僅吸引了230余萬的網友觀看,更簽下了300萬元的銷售合同。

首屆開化龍頂·雲上茶市“縣長請你來喝茶”

開化縣擁有高標準茶園12.5萬畝,龍頂茶是當地主導的富民産業。通過“科技+電商”賦能,開化茶産業“觸發”新的增長點。

今年3月,受疫情防控影響,線下銷售渠道受阻,浙江雲翠茶業發展有限公司另辟蹊徑,積極拓展線上經營,成功簽下340多萬元的訂單。“要實現把農業變成有競爭力、有盈利的産業目標,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就顯得尤為重要。”董事長汪秀芳説。雲翠茶業的“線上突圍”,是開化借助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實現助農增收的生動縮影。

杯中森林水中芭蕾——開化龍頂,張國友/攝

農村電商激活了鄉村經濟發展的“一池春水”。這背後,是開化暢通的農村物流網路。浙江和安徽交界的齊溪鎮,距離最近的開化縣城有40多公里山路。齊溪鎮村民余昌源在鎮上經營了一家天貓優品店,每天有菜鳥物流的送貨車載著村民網購的快遞進鎮。與此同時,他還打通了齊溪鎮和馬金鎮之間的物流線路,將其他快遞網路延伸到邊界小鎮。

2020年上半年,開化累計實現網路零售額4.93億元,同比增長63.1%。在重點監測第三方電商平臺上活躍網店210余家,直接解決就業崗位590余個,間接帶動就業崗位1550個。

生態好,不僅要體現在環境上,更要體現在發展上,融入到品質裏。2018年,開化成立了全國首個縣級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研究中心,對全縣自然資源資産進行全面摸底,總量超2500億元,GEP達到645.55億元。同時,開化充分發揮“錢江源”區域公用品牌和錢江源國家公園集體商標“兩個錢江源”品牌效應,推出一批文化根、頂級茶、有機魚、生態蜜進入市場,第三産業加速回暖,今年“五一”期間全縣遊客人次8.6萬人,旅遊收入5856.6萬元。

如今,鑲嵌在綠水青山中的開化,正站在高品質發展的新風口。“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正在開化的綠色崛起中變為現實。(作者 張國友 胡卓姍 汪宇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