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心劍膽清風笑——從李之芳《杜氏宗譜序》看銅峰杜氏男兒形象

時間:2019-12-26 11:43:43 | 來源:中國網衢州

首頁>推廣>

▲李之芳畫像

李之芳(1622年—1694年),字鄴園,山東武定人。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舉人,清順治四年(1647年)中進士。康熙五年(1665年)升任吏部侍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晉陞為兵部尚書。因平定三藩、收復台灣等功績,晚年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進入內閣辦事,被尊為“閣老”。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亂”爆發。耿精忠的叛軍兵分兩路包圍衢州,衢城危在旦夕。同年五月,李之芳以兵部侍郎身份離京去杭州“總督浙江軍務”,與平南將軍賴塔統領幾千士兵進駐衢州,而叛軍卻有好幾萬。

面對強敵,李之芳“雖不諳騎射,執刀立船首,率眾突前破敵。彼時同出征者,還京皆稱其勇。”因此,《清史稿》這樣評價他:“之芳力扼三衢,敵雖東略,終不能得志仙霞。下閩之功,與有勞焉。”

據史書記載,當時李之芳手下只有“滿兵一千人、綠旗兵兩千人、兵勇五百人”,也就是只有三千多士兵,卻能打敗幾萬勁敵,除了他精通戰術戰略,又能身先士卒,因而戰士都能以一當百之外,是否另有秘訣呢?也許我們可以從他的這篇《杜氏宗譜序》中略窺端倪。  

由於找不到另外版本予以印證,筆者不揣淺陋,試將這篇譜序的原文標點、分段,整理如下—

杜氏宗譜序

嘗讀《周禮》,“小史:掌邦國之志,明(原文為“奠”,作者注)世系,辨昭穆。”而宋儒廣其説曰:“管攝天下人心,收宗黨,厚風俗,使人不忘本,莫善於譜係。”其信然也。

予昔督師兩浙,當逆藩叛亂,全浙震驚。其保固之謀,不無資于團練之鄉勇。然多未選練,恐不足與持久。爰擇巨族子弟,足其衣甲器械,激以義勇,使知順逆之理。而杜氏丁男數千,效力者皆有勇知方,無不以一當百。

而武庠杜承陶,又族之傑出者。僉立印簿,推為練總。其兄承招為之副,又委庠生杜彥為運徵。我師不折一矢而破仙霞如摧枯拉朽。承陶不無與力焉。及旋師之日,至大溪灘敘功,加衢守備。適予奉內召,杜生辭歸。

丁醜秋,復來京師謁予于樞府。予疑其夙昔功未酬,叩其所欲,則曰:“陶自辭歸後,放浪于山水間久矣。半肩行李,一囊古琴。年來傳授指法,自喻適志,無他求也。唯是先人譜牒,數十年散失未修。今復欲重輯,謹懇當代名公巨卿為序。上光祖宗,下為世珍。使子子孫孫千百世而下,知有本源也。並當日團練蒙敘題,各鄉皆叨獎賞,獨于杜氏未蒙旌例。承陶敢請。”予聽之悚然,曰:“杜生孝思不匱,而義及宗人。良可欽也。”

於是閱其譜牒,知漢唐宋明而後,代有奇英。更讀其譜序,儼然見當日諸名賢也。余復何贅哉!今惟道其子若孫之盛而效力王家者。更欽杜生之蹤跡飄然高曠,於以見世道之隆,惇本之義,大有補於世道人心也。

是為序。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仲春月谷旦

賜進士出身前總督浙江部院吏兵二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李之芳拜撰

從這篇序言,我們不難看出,李之芳在平定三藩之亂時,能“力扼三衢,敵雖東略,終不能得志仙霞”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起用了衢州本地的團練鄉勇(即中國古代地方民兵)。“爰擇巨族子弟,足其衣甲器械,激以義勇,使知順逆之理。”他從衢州本地的名門望族子弟中挑選人才,將他們武裝起來,加以訓練,以補充正規軍力量之不足。

銅峰杜氏作為當時衢州的名門望族,有幾千優秀子弟被挑選出來去參加平藩之役,這數量是很驚人的。這也許和杜澤的發脈始祖武翼大夫杜公器開始就一脈相承的崇文尚武家風不無關係吧。這些杜氏子弟在作戰時“皆有勇知方,無不以一當百”,給李之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些杜氏子弟中,尤其讓這位浙江總督稱道的,是一名叫做杜承陶的武庠生(武秀才)。“而武庠杜承陶,又族之傑出者。”他被推舉為“練總”(團練總兵),他的的兄長做副手,而庠生杜彥則負責“徵運”。李之芳高度評價了杜承陶的功績:“我師不折一矢而破仙霞如摧枯拉朽。承陶不無與力焉。”所以“及旋師之日,至大溪灘敘功,加衢守備。”也就是説,耿精忠叛亂平定之後,在江山大溪灘論功行賞之時,杜承陶被授予“衢守備”一職(負責衢州防禦的鎮守武官。按清代官制,為正五品武職)。然而,隨著李之芳“奉內召”返回京師,“杜生辭歸”。至於辭職原因,此處雖然沒有一言提及。但從序言的後半部分,也許我們不難推知一二。

根據譜序,三藩之亂平定之後,過了十幾年,在康熙二十六年秋日的某一天,杜承陶忽然來到京城的樞密院,找到了已經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的李之芳。作為吏部尚書的李之芳,想當然地以為杜承陶是想憑著當年的功勞為自己求取一官半職來了。沒想到,杜承陶卻告訴他説,自己自從辭官回到杜澤,放浪形骸之外,寄情于山水之間。“半肩行李,一囊古琴。年來傳授指法,自喻適志,無他求也。”他浪跡江湖,教授古琴指法,寄情于高山流水,怡然自得。而他此次來京,不過是因為重修家譜,懇請李之芳作序,以“上光祖宗,下為世珍。使子子孫孫千百世而下,知有本源也。”

由此,李之芳在這篇譜序的結尾,不由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今惟道其子若孫之盛而效力王家者。更欽杜生之蹤跡飄然高曠,於以見世道之隆,惇本之義,大有補於世道人心也。”

咦,若銅峰杜氏子弟杜承陶者,戰時效力王家,馳騁疆場;戰後功成身退,辭官挂印,惟以授琴自適,笑傲江湖——可謂劍膽琴心,德若清風。這正是:

將軍立馬仙霞關,

杜氏男兒騁疆場。

琴心劍膽清風笑,

既遇鐘期復何慚?

(本文作者係浙江省衢州第三中學 杜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