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化93歲剃頭匠方來友榮獲浙江省道德模範

時間:2019-09-23 10:17:13 |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首頁>南孔要聞>

9月20日,第六屆浙江省道德模範評選活動結束,共評選出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等五大類28位省道德模範。其中,開化93歲村民方來友入選。20日上午,省委書記車俊在杭看望了新當選的省道德模範或親屬代表。

刀刃5釐米,緊貼著頸背的皮膚上一抹,毛髮便和身體分離了。剃頭的人年已過古稀,白色的碎髮已經落了一地,剃頭的師傅年紀更大,今年93歲,叫方來友,是開化縣桐村鎮的剃頭師傅,幹這一行已經足足有70年了。他入行的那一年,英國女王還沒有登基。

雖已經耄耋之年,他依然精神矍鑠,至今仍要到府為人剃頭。他收費從不超過3元,近年來,更多的時候分文不取。

他已是村裏最年長者,他卻堅持免費給村裏殘疾和行動不便的老人,以及低保戶和困難戶打理頭髮。今年,衢州授予了他“最美衢州人”的榮譽。

從23歲到93歲,70年來,他剃頭無數,他一直堅守的,除了這份手藝外,還有一份跨越一甲子的人情。

走街串戶:九旬老人公益理髮

午後一場陣雨後,方來友背著他的工具包出門了。田裏鬱鬱蔥蔥,老人步履穩健,80歲的方厚廉在家裏等他。因為中風偏癱,方厚廉行動不方便,都由方來友幫他料理頭髮。

開化縣桐村鎮位於浙江和江西的交界處,過去交通不便,方來友是當地為數不多的剃頭匠。他沒有開店,這幾十年來,都是到府服務,隨身一個工具箱,帶上一把剪子、一個推子、一把梳子、一把剃刀和一個刷子,再到東家借張椅子,一個臉盆,隨時隨地即可開張。

知道方來友要來,80歲的方厚廉家的廳堂正中已經擺好了椅子。方來友進門後,將工具包放在條凳上打開,先摸出了老花鏡戴上。畢竟90多歲了,視力不如當年,耳朵也不太聽得見,但手上的活計依然利索。

披上深藍色的遮布,方來友輕微皺著眉,端詳著方厚廉的頭髮,對於長期臥床的人來説,頭髮短一些,能省去日常料理的麻煩。

電動推剪在他頭頂跑了幾個來回,推平了長髮,方來友又抿著嘴拿起剪子細細修剪剩下的零碎頭髮。充電的電動推剪是兒子給他買的新工具,而剪子和剃刀還是當年的老夥計。

方來友忙碌的時候,方厚廉的老伴已經從廚房端出一臉盆熱水。方來友是走街串戶的流動剃頭匠,在過去很長的時間裏,是這兩省交界處村民解決理髮需求的唯一人選。當他來到一個村時,可能還會住上幾天,因為全村的人都要排隊理髮,最多的時候,他一天要剃20多個頭。

洗頭的時候,他左手握著方厚廉的後頸,右手輕柔地在頭頂順時針摩擦,打一道肥皂後,拿出塑膠板刷,按摩中飛出細沫,動作簡單而麻利。幾十年來,方來友不知道摸過多少遍方厚廉的頭了。方厚廉中風已有20多年,比他更年長的方來友是他的專職理髮師。

頭髮擦乾,並沒有結束。方來友的全套流程是“洗剪刮”,最後那道程式,是刮臉。用鋒利的剃刀,貼著皮膚,將額頭、面頰、絡腮、耳廓等部位都修一遍。看起來有些凶險,刀片割破皮膚,也就是幾個毫米的距離,年輕的理髮師已經沒有這項服務。但70年的歲月裏,他早已將洗頭剃頭刮臉的每一步爛熟於心,捏著剃刀,那種集中注意力的眼神,讓人忘記了他的年齡。

20多分鐘,全部完工。方來友拿著刷子輕輕將老友脖頸上的打理乾淨,再把工具都收拾好。他最早的木頭工具箱在20年前壞了,換上現在這個黑色皮包,用到了現在。

“謝謝你咯!謝謝。”方厚廉的老伴説:“沒有他在的話,要理髮得推去鎮上,有他一個電話就過來了。”

人生的第93個年頭,方來友出門給人剃頭的次數比去年少了。時代在變,鎮上也有了更時尚的美發店。可是方來友仍沒有退休,建豐村20位男性殘疾人,7位低保戶和低保邊緣戶,是方來友一直堅持免費理髮的對象。

超長待機:一把剃刀見證歷史

方來友的手藝是跟弟弟學的,那一年他23歲,還在老家新安江,他的弟弟是一名剃頭匠,弟弟早逝後,村裏的人就乾脆找他剃頭了。

1956年,因為新安江水庫建設,他移民到了開化桐村鎮建豐村,隨身帶了一套剃頭工具,成了生産隊的一名理髮師。

一開始,他的工作是算工分的,生産隊裏,將他剃頭匠按一個中等的勞動力計算。最早的時候,生産隊還不讓他給別的村剃頭,一直到改革開放後,他才成為自由的剃頭師傅,帶著那套工具,在不同的村之間遊走。

起初理髮他收2分錢,方來友的兒子方流成回憶當年往事,印象最深的是收1角的時候。“那時候箱子裏都是1毛的紙幣。”剃頭收入,也是方家的主要收入來源,方來友靠這個養活了5個子女。

他沒有定過價,剃頭的錢是大家看著給的,物資匱乏的年代,鄉里的農民也不富足,常常用農産品抵理髮費的。方來友拿回家,若吃不掉,還會分給隔壁鄰居。

但子女自立後,家庭負擔小了,他不依靠理髮養家,收費也就更隨緣了,90年代價格漲到1至2元錢,2014年漲到3元錢後就一直沒有變過。方來友説:“大家就看著給唄,那個時候建豐村到華埠鎮上的公交車要3毛錢,大家剃頭就給我3毛。”華埠鎮是和桐村鎮相鄰的大鎮,和建豐村相距13公里,現在,建豐村到華埠鎮上的公交車費也是3元。

生活無憂,他還放不下剃頭這手藝。“給人剃頭,那是心中歡喜得很。”老人説。從業70年來,生活困難對象他都少收費或者不收費。

“剃個頭嘛,小事情。”老人並不在意,可是,有人在意。比如為肺結核病人理髮的義舉,至今常為晚輩提起。

曾經,肺結核在農村是死亡率極高的重症。以前建豐村有一位肺結核病人,已經長期臥床,沒有人敢靠近屋子。病人鬚髮一長,就顯得更邋遢了。方來友要到府為他剃頭。周圍的人勸他不要去,他仍然堅持前往。

理髮前,他倒上了一碗土燒酒,給自己灌下。一口酒氣憋在胸口,他為肺結核病人料理乾淨頭臉,一直到他去世。幸運的是,方來友也沒有感染疾病,還健健康康活到了90多歲。

時間一長久,地方上都尊敬地叫他“來友師”。

堅守到底:剃頭也要有始有終

2019年,衢州入夏的時間比往年提前了10多天,方來友迎來了人生中第93個夏天,幾十年前,方來友包攬了全村和周邊幾個村的理髮業務,找他理髮都得提前“預約”。現在,還有一批老顧客,只願意找他剃,因為只有他能剃,鎮裏理髮店的年輕人不敢接手。

那時滿臉絡腮鬍子的農村老人,走進鎮上的理髮店裏去,提出要刮臉。年輕的理髮師連連説:“不會、不會。”或許是沒掌握刮臉的技術,或許是擔心弄傷老人,最終這些農村老人還得去找方來友。

時代在變遷,但對於剃頭這件小事,遲暮的老人們,還是喜歡那把熟悉的剃刀刮過皮膚的感覺。

2年前,方來友的哥哥去世,他就成為了村裏最年長的人,而那以後,他也再沒有給比自己年長的人剃過頭。

現在他的顧客,大多是從小就在他手上剃頭的。70歲的方厚泉,騎著電動三輪車到府找方來友理髮,方來友的電推在他頭上來來去去,滿頭白髮落了一地。“七八歲的時候,我媽就帶我找他理髮。”方厚泉説,這一理就是60多年。

邊界的小鎮山高路遠,他一步一履在鄉間的崎嶇小道奔走70年,70年的歲月日復一日,他一刀一剪解決村民的“頭等小事”,時間不能打斷他的堅持,年齡不能消磨他的信念,距離不能阻擋他的諾言。一把剃刀伴隨一生,用盡一生去做一件好事,堅持到最後一位需要他的顧客。

他依舊到府為鄉鄰服務。家人都勸他安享晚年,可他卻堅持説:“能做的話就一直做,做人一輩子一晃就過去了,好事能多做,就多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