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這天,請聽開化劉奶奶的真情訴説!

時間:2019-07-01 14:53:12 | 來源:中國網衢州

首頁>開化旅遊>

歲月在輪換,時代在前進。穿過歷史的塵煙,那一張張面孔猶如一道道脈絡記載著一段段令人難以忘懷的過往,總是值得讓人回味。

“我的丈夫他是孤兒,16歲就到上海汽車學校讀書……”

説話的老人叫劉玉蘭,今年79歲。她的丈夫叫周能儒(原名周光嚴),曾是一名光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不久後,周能儒成了一名抗美援朝志願軍,他所在的連隊主要負責為部隊運輸大炮。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後方運輸線是另外一個戰場。那裏的戰鬥,其殘酷程度絕不亞於前方戰場。

老人説丈夫和戰友們不僅遭受炮彈的狂轟濫炸,還面臨地雷的“死亡威脅”:“後來(路上)很多都是地雷,老周講你們跟著我輪胎印走。第二輛車子壓到地雷,一車人都沒有了。一個連隊只剩下四個人回家,都犧牲了……”事情已經過去60多年了,但每每回憶起這些時,老人的心情異常沉重。

即使在那樣艱苦的戰爭環境裏,周能儒和戰友們依舊保持樂觀、豪邁的英雄氣概。

“我們打仗不怕苦,不怕犧牲。今天犧牲,今天還要唱歌的。”

1960年,周能儒從部隊轉業來到開化,定居在金星村。

“部隊轉業的時候,給他一封信,就是告訴他,如果以後要打仗,隨時回來。我老周説,隨時都可以,就講一句話,只要祖國需要他。”

這是周能儒向祖國許下的莊嚴承諾。

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現在)國家建設得這麼好,大家都非常高興,不愁吃不愁穿,好幾個國家都在向我們國家學習。”歡快的言語飽含老人對黨和祖國的深深祝福與感恩。

沐浴著黨的春風,金星村成了鄉村旅遊熱門地和人們詩意棲居的美好家園。鱗次櫛比的浙派民居,閒適優雅的生態院落,構成了金星村的美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