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鄉村振興

福建武平大禾鎮: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助推鄉村振興

發佈時間:2022-08-22 15:14:3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啟明

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一百多年來,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艱苦奮鬥、篳路藍縷,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和紅色傳統,留下了許多紅色文化遺存。坐落在閩西革命根據地的福建省武平縣大禾鎮充分利依託紅色文化資源優勢,大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助推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著力打造火紅實力美麗幸福新大禾。

用好紅色資源,以紅色項目做美火紅大禾

武平縣大禾鎮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蘇區的腹地,紅色資源非常豐富。大禾鎮積極挖掘保護梅子壩戰鬥地、王良軍長犧牲地、紅軍後方醫院、紅軍標語、紅十二軍106團駐地舊址、毛澤東率領紅軍東征順利回師贛南時暫住的帽布村鍾氏祠堂等紅色文化資源,建設了福建黨政軍機關紅軍烈士陵園、王良烈士事跡展陳、烏山戰鬥展陳等一系列紅色教育基地,推進梅子壩戰鬥遺址公園及紅色文化紀念園建設,成功舉辦了“首屆大禾紅軍文化節”、“探尋‘烏山戰鬥’遺址”等活動,建成了火紅大禾紅色文化園、王良軍長紀念園、大禾王良紅軍學校等一批紅色文化項目,目前,正著手《中央蘇區福建黨政軍機關紅軍最後戰鬥歷程研究》課題編撰,著力把紅色資源串點成線、連線成面,不斷提升紅色旅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黨委政府的不懈努力下,該鎮紅色文化建設取得了不斐的成績,紅色文化理論日趨成熟完備,紅色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蓬勃發展,紅色文化相關産品成果頗豐,呈現出一派繁榮發展的景象。

傳承紅色基因,以紅色文化提升民生福祉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集鎮防洪堤修建、高標準農田建設、集鎮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大禾中學至大禾衛生院道路拓寬、上湖村部至上梧水口道路改擴建、農村飲水安全……大禾鎮處處呈現大幹項目、加速發展的火熱景象。

用紅色文化教育人、以紅色文化引領人。武平縣大禾鎮用紅色文化點燃幹部群眾幹事創業的激情,以“小切口”帶動“大民生”,推進一個個惠民項目、一樁樁惠民實事,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2021年以來,該鎮還以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出發點,有序推進永平上板寮至大禾龍坑橋公路改擴建、大禾中心幼兒園遷建、大禾溪大禾段治理工程等重大民生工程。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我鎮將繼續傳承好紅色基因,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披荊斬棘,把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體現到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上,統籌推進文明城市創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惠民實事,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大禾鎮黨委書記江祿全説。


賡續紅色血脈,以紅色精神助推鄉村振興

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要從頂層設計把傳承紅色基因上升到靈魂工程、固本工程,延續紅色血脈,保持艱苦奮鬥等優良傳統和作風,堅定政治信仰永葆初心。讓紅色資源活起來,深入挖掘是前提,活化利用是根本,建好陣地是關鍵。武平縣大禾鎮紮實做好紅色舊址維護保護、紅色旅遊景區創建培育工作,牢固樹立“紅色文化+”理念,結合鄉村振興建設,將紅色文化與生態休閒、農耕體驗、産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融合,打造上湖、坪坑、大禾等紅色特色村莊,發揮武平縣委黨校上湖教學點的帶動作用,探索教學培訓新模式,以點帶面,大力發展紅色研學教育。重點打造“六個一”紅色上湖行(即上好一堂黨課、觀看一部採訪錄、瞻仰一次烈士陵園、舉行一行祭拜儀式、重走一次紅軍路、吃一頓紅軍飯),挖掘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旅遊精品線,著力培養宣講員隊伍,增加遊客現場體驗感,全面提升全鎮旅遊接待能力和遊客吸引力,以“紅色文化+”壯大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


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對發展鄉村旅遊、推進鄉村振興、培育文明鄉風,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下一步,大禾鎮將持續充分發揮革命老區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優勢,修復革命舊址、遺址,保護紅色遺址遺存,以紅色文化引領鄉風文明,以文化人、以史育人,走好新的趕考之路,不斷凝聚全方位推進高品質發展的磅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