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青島教育 > 校長訪談 > 

中國故事丨朱雪梅:一所學校就是一座城

發佈時間:2021-12-30 10:25:03 | 來源:中國網青島教育 | 作者: | 責任編輯:

青島,位於山東半島東南,北依大澤山脈、南濱黃海,陸海相連。山與海共同塑造了這座城市的氣象風貌。

城市早期的“文脈”集中孕育在蜿蜒起伏的太平山麓,由西向東延伸的青島山、八關山、小魚山和湛山,俯拾皆是文人墨客們的故居舊事:康有為、楊振聲、洪深、王統照、聞一多、老舍、梁實秋、沈從文、蕭軍、蕭紅、朱樹屏、束星北、赫崇本……這些風華人物,先後在此寓居、任教、悠悠忘返。

如果要用學校在地圖上作標記,這條雋永曲線的西頭位於小魚山畔的青島文登路小學,東面則是湛山腳下的青島市市南區實驗小學。兩所學校一東一西,像搭扣一樣,將城市的舊居故事以及精神風貌串起。

2017年7月,時任青島文登路小學校長的朱雪梅,調任至市南區實驗小學擔任校長。和面朝大海的文登路小學不同,市南區實驗小學身處社區居民樓的包裹,適齡入學人口密度更大,枝葉錯綜。怎樣讓這所傳統社區裏的學校,重新煥發熠熠光輝呢?

在地化設計:學生的生活棲息地

設計未來,一定要看懂過去,重在探索。朱雪梅從市南區實驗小學的資料室和市檔案館裏摸索學校的歷史沿革和發展歷程,她要找出學校演進的新路徑。

市南區實驗小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三十年代。它所在的湛山還是市郊的一個村落,山水交映,綠樹環合,作家鬱達夫讚曰:“湛山一角夏如秋”。學校在村子南邊,緊靠如今繁華的香港中路。

時任市長沈鴻烈重視教育,這所1934年興建的湛山小學是當時青島的第一批公辦學校。1995年,湛山小學遷址更名為市南區實驗小學。1998年,該校被中國海洋學會授予全國首家“少年海洋學校”,學校突出“海洋教育”的特色贏得了各界美譽,先後榮獲全國教書育人特色學校、山東省規範化學校、青島市文明校園等榮譽稱號。

微信圖片_20211227123634.jpg

在資料室裏,朱雪梅找到了海校成立時,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給學校發來的手寫賀信:“大海是生命的搖籃、人類的故鄉,是資源的寶藏。青島少年海洋學校的成立,為學生開闢了學習海洋知識的課堂,成為培養海洋事業接班人的陣地。”

從那時開始,“以海立校”寫在了學校的基因裏。發展海洋特色,不僅源自市南區實驗小學的歷史,也是在地化的必要延展。“生長在海邊的孩子,更應該了解海。”朱雪梅相信,當孩子沉浸于體驗周圍的世界,察覺真實而有意義的事情發生,這種時候,學習是一個有機且自發的過程。

學生為什麼會喜歡學校?學生更喜歡什麼樣的學習?杜威説:“學校應該成為學生的生活棲息地。”對於初來乍到的朱雪梅來説,她需要搭建起一個能滿足學生天性,能激發學生想像的嶄新圖景。

創新就是從已知到未知,化未知為已知。

而創新的那把鑰匙,是認知。朱雪梅先從身邊的老師開始動員:“我特別地幸運,遇到了一個特別容易‘點燃’的團隊。一旦有好的主意,老師們比孩子還要興奮,湊在一起樂不可支的討論,貢獻自己的想法和創意。在團隊中,有這樣一個共識,就是孩子的想法一定和大人的想法有差異,並且他們的往往更好。所以,老師們都會廣泛徵集學生的想法和建議。”

微信圖片_20211230101841.jpg

學校不僅是學習知識的地方,更是育人的場域。“在成人社會裏面發生的問題,在學校這個‘小社會’裏也會出現。”最關鍵的,這個情境必須是真實的情境,它必須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貼近學生生活和認知範疇,能夠在其中面對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把學校變成一座有影響力的“城”

杜威認為,學校承載著“簡化”、“凈化”和“平衡”人類文化資源的功能。任何一所學校,不論條件怎樣,都是一個雛形社會。它所有的活動場景、每一堂課、每一面墻壁,都在深刻地影響著學生。

搭建怎樣一個提供社會生活雛形的場景呢?校園裏真實發生的一幕,給了朱雪梅啟發。

2017年9月,開學初的校園一片歡騰。學生多,樓梯走道就相對窄。一到課間,老師們就如同“上了弦”:孩子們的特點就是蹦蹦跳跳,尤其是他們上完課,滿心歡喜地衝向操場或洗手間,再多的老師站在走廊裏,也無法改變孩子們突然間從四面八方跑出來。這個情景好比一個危急的交通系統。

如果學校是一座城市,它該怎麼去管理?城市交通裏有交通規則,有交警貼罰單,學校可不可以這樣設置?比如,在教學樓裏奔跑就好比“超速”,橫衝直撞就是“逆行”,大聲喧嘩堪比“鳴笛”……把日常行為規範納入到城市崗位的管理當中,就有可能營造出一個新秩序的教育生態。

教育需要敏感度。憑藉多年以來在教學第一現場的浸潤與洞察,朱雪梅這次敏銳地找到了突破口:將看似平淡的學生日常變成學習資源,把條件局限變成創新動因,她決定利用這個機會,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空間,賦予更多的權利,讓他們自主發展。

針對具體問題,朱雪梅和教師團隊快速頭腦風暴,從“如何讓孩子自我管理”到“讓學生持續地參與到學校管理和創造之中”,從局部到整體,進行問題的梳理和分類,從小微場景優化再到文化頂層設計,朱雪梅最終提出了“慧創城”教育場景的建設思路。

問題的起點在哪,學習的起點就從那裏開始。“慧創城”提出的第一個教育場景是“交通”。學校請來了市南交警大隊的民警進行示範和技術指導,老師們參與模擬和測試,在校園內及教學樓設置雙黃線、白虛線、斑馬線、單行線,每班推選出交警隊員,學習交通手語和交通規則。

“穿上制服,擔任小交警的第一天,尤其想有機會開罰單。但真的開出罰單之後,就需要向違反規則的同學去一遍遍耐心解釋、勸説。開罰單不是目的,我們最重要的作用是讓同學們都知道規則的重要性,人人都能遵守它。”四年級的小交警張汝凡説。

盧梭説:“你以為你在教他世界是什麼樣子的,他不過只是在學習地圖。”“慧創城要做的,就是把知識學習與動手實踐、參觀考察、研學旅行、社會服務結合起來,讓學習在真實情境中自然發生。

微信圖片_20211230101846.jpg

按照這個思路,朱雪梅和團隊逐步構架起“慧創城”的司法、城管、環衛、金融、商業、外聯、傳媒、文教等八個系統。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

學校裏每出現一個模擬系統,都會聘請相對應的社會專業人士參與設計,做到儘量真實。與此同時,孩子是“慧創城”的關鍵創造者。

小旗魚郵局、小鯨魚銀行、小海馬環保局、小海螺電視臺、小海星購物中心等城市組成部分逐步運作。“每一處設計都經過全校提案和民主投票。”家長們則自覺地把職業和“城市”各個系統配對,主動參與到普法宣傳、金融管理等各部門的運轉中做指導。

如今,“慧創城”每年為孩子們提供“小交警”、“小城管”、“小環衛”、“銀行職員”、“售貨員”等400多個體驗崗位,並由學生組成“小公民成長管理中心”在學年末進行崗位認證。

城市中設置了“兒童大學”,包含語言學院、藝術學院、理創學院、體健學院、法育學院、海洋研究院六大學院。把結構化的知識悄悄隱藏在真實情境的單元任務後面,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索的過程中去建構,再針對個別真實情境的學習深入分析,卻又不僅僅限于個別情境之中,從而具備了更廣泛的遷移能力,形成了新的迴圈迭代過程。

“‘慧創城’的八大系統、六大學院並非一蹴而就。它是在實踐中,由老師和學生不斷地建構並豐富起來的,是一個美好的、開闊的共創過程。”朱雪梅説。

創設有意義、有意思的學習場景

真正的教育不僅在課堂之內,更在課堂之外,在生活中,在學生自主的探索裏。

走進市南區實驗小學,幾乎看不到任何標語和口號。朱雪梅認為,文化氛圍是件微妙的東西,是一進入就能獲得的感受,物理空間、師生狀態、家校關係,無一不在氛圍之中。內化進孩子心靈的不僅是行為,更是關係,溫和而安全的關係推動他們樂於在其中,毫無保留地探索。

學生為什麼喜歡到學校來上學?因為學校充滿樂趣。

與大多數學校懸挂標語不同,市南區實驗小學選擇用一幅幅精美的白描畫,將青島的美景一點點勾勒出來,學生抬眼就能感受到城市的雅致;把旅居名人留下的詞話,手寫謄抄下來,學生伸手就能觸摸到。

場景與人,不只是環境的變化,它是讓每一個人從中找到最合適的狀態,讓人與人創造更多有益的關聯,讓組織成為一個不斷自我優化和進步的生命體。

每個學院都設有“學院節”。四月是語言學院的“樂讀節”,校園裏的梧桐枝丫上挂滿書單,邀請作家入校、整本書閱讀分享、圖書置換、書腰設計大賽,孩子們把想像力注入其中;五月是藝術學院的“悅動小城”裝置藝術展,一組組城市雕塑構成了新的校園打卡地;十一月是“理創節”,圍繞家庭、學校和社區開展月度項目式學習,設計未來冰箱、多功能廚具、智慧家電。

微信圖片_20211230101852.jpg

每個學院都有各自的代表色——語言橙、法律紅、體健綠、理創紫、藝術黃、海洋藍,五彩繽紛。

當學習場景與育人目標相結合,學生創造就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間,他們會回到現實生活中,回到有邊界且無限可能的系統裏,去自己面對並解決一個又一個真實而複雜的問題,在親身參與和獨特體驗中“用以致學”,在做事中學會做事。

系統一旦搭建起來,值得被紀念的場景就會像初春小草一樣自已生發出來:城市節、主題市集、天空影院……“慧創城”裏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故事發生,這些故事由老師和孩子們共同編織,每年集結成冊,生成《懷海書夢》系列讀本。

朱雪梅認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設計應該是有意義加上有意思。有意義是我們應該要做的事情,有意思是我們想要做的事情,當有意義和有意思結合在一起,真正的教育就發生了。

以海育人,培養海范兒少年

在朱雪梅看來,海洋教育不等於海洋科普教育,不等於海洋環保教育,也不等於海洋藝術教育。海洋教育需要靈魂。“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居住在裏面的人,也就形成了獨特的氣質。我們花功夫去徵集,去請教,去調研,一個全面的‘人’,需要哪些必備品格,而這些品格,又和‘海’産生了哪種關聯?”

最終,市南區實驗小學把海洋的開放、包容、進取、靈動貫穿于教育之中,融合進學校的教育理念、育人目標和制度建設裏,總結出“容、融、博、搏、仁、韌、志、智、恒、衡”的五音十字品行,作為少年海校的人才培養指標,把海的自然屬性人格化,賦予它教育功能。比如“恒”字,表達了潮漲潮落,亙古不變,對應的是持之以恒、誠實守信;另一個“衡”字,代表的是海波如鏡,以理為平;海水清明,持心如衡,指向的是做事要公平公正、有節有度。

做教育離不開專業人才和院所的支援。市南區實驗小學成立起“海洋研究院”,與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海洋所、國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等國家重點高校、高端科研機構合作育人。

海洋研究院為學有所長的學生,搭建個性化成長的平臺,設立了小學士、小碩士、小博士、小院士的“四士”遞進式課題研究項目。2019年9月,海洋研究院發佈的PBL項目式研學——“海島探秘”課題,由五位海洋導師,四位海洋專家,四十名海洋小博士同時開啟五大課題研究。

市南區實驗小學構建起基礎課程、拓展課程、研學課程三個領域的四級海洋課程體系。其中,基礎課程包含了海洋文化課、實驗課以及融合課,以海洋實驗課為例,學校從200個實驗課題中篩選確立了海洋生物、海洋化學、海洋物理、海洋藝術4個類別的16個課題,共計92課時。

拓展課程通過創建“數字化課堂”,運用網際網路定期推送“海范兒少年講故事”和“專家空中講座”等欄目。

海洋研究院將課堂搬進專業實驗室,聘任科學家擔任導師,開放“與科學家面對面”公開課,走出校園實施海洋科考行動:浮游生物觀測站科考、貝類解剖實驗、中國北極黃河站冰川考察。

微信圖片_20211230101857.jpg

學校建立起以袁業立院士領銜,由各領域海洋專家組成的專家資源庫;開闢涉海科研院所、海洋場館等十余個海洋教育實踐基地,形成立體多元的海洋教育生態場。

市南區實驗小學還是中國首所加入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的學校,定期舉行公益志願活動,身體力行保護環境。

以城市幣貫穿多元評價

評價即學習。“慧創城”想要突破的另一個點,就是從單一化的考試評價轉向動態化、個性化、智慧化,在尊重學生人格完整性、表現日常性、成長動態性、發展差異性的基礎上,引領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學校管理的多層變革。

“城市幣”作為通行的一般等價物,最難的不是印製和流通,而是建立起一套邏輯自恰的規則,可以作為評價的一部分,將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多元評價與日常教學打通,從而形成一整套有趣、直觀、適合學生的激勵方式。

在“慧創城”裏,小公民的學業成果、品格表現會計入評價體系,記錄在“兒童大學”學業評價登記卡中,由小公民成長管理中心根據記錄,定時發放“城市幣”。貨幣的通行體現著關係的和諧與否:

通過班級定期考評、城市崗位薪資、個人榮譽兌換、公益項目、家長大學活動等場景,為學生提供獲取不同額度“城市幣”的機會,鼓勵學生將個體進步與集體榮譽相關聯,發揮特長與天賦,參與公共服務,促進家庭與社區的改善。

微信圖片_20211230101900.jpg

這樣一來,評價的關注點就從標準答案轉向了體驗,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度、積極性以及突破原有框架的創造,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評價標準,讓每一名學生都有出彩機會。

“城市幣”不僅能在城市商業系統裏兌換學習用品、學生流行品,還可以“購買”各大城市系統的各門課程。如果某段時間“城市幣”發行較多,金融系統甚至會實時調整貨幣政策來應對,孩子們在城市的模擬體驗中,能生動了解通脹、緊縮等經濟現象。

和“城市幣”相關聯的,是人手一冊的《成長品行評價手冊》。手冊圍繞日常學習表現的關鍵指標,採取自評、他評、師評、家長評的方式,真實而詳細地留存住“慧創城”公民的成長軌跡。

學校邀請各行各業的精英代表和行業專家,擔當“無校籍老師”,就他們所熟悉的行業領域、行業現狀及前沿動態等內容和學生分享,並且對學生的創造過程和成果進行專業級和引導性評價。

學習是一個複雜而曲折的過程,學習者要經歷從衝突到解構、再到重新建構的認知過程才能真正學會。在這個評價體系中,鼓勵有效失敗,任何的正反饋行為都會得到識別和督促,引導學生體驗認知建構的完整過程,而不是直接提供最優路徑——告訴他怎麼做,從而確保習得知識的遷移性、適應性和創造性運用。

從學校到社區,城裏向城外的延伸

今天的學校教育再也無法像過去那樣用“圍墻”把自己封閉起來,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實體空間和虛擬空間正在被打通,迎接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新挑戰成為學校的必修課。

在這種前提下,學校要揮發引領作用,不僅要提升家長的認知,還需要營建一個個開放、平等、積極的場景,在這樣的場景中,家長能感受到學校的價值觀和準則,獲得支撐與情感歸屬,形成家校合力。

在“慧創城”文教系統下,除了兒童大學,還早早設立了家長大學以及教師大學。其中,家長大學設有親子教育學院、好爸媽繽紛社團、父母效能工坊,這些分支機構下面,又由各類社團組成,比如,家長足球隊、家長合唱團均炙手可熱。

微信圖片_20211230101904.jpg

家長足球隊由各年級學生的爸爸組成多支球隊,按照聯賽規則征戰,孩子和媽媽們充當後勤官、啦啦隊。每賽季會持續一整個月,進球最多的爸爸會獲得“金靴獎”,這位“爸氣十足”的得主一定會成為當季裏最受歡迎的校園明星。“慧唱團”讓不同年級、班級的家庭在共同的音樂熏陶中得到交流,幫助家長在忙碌的生活中獲得放鬆,共建校園文化,參與意見管理。

在這個有生命的模擬城市體中,學習場景被打破、重構,成為最好的課堂和遊樂場,知識的界限被突破、疊合,裏面的人順勢生長。

“慧創城”的未來不止於此。

元宇宙的到來很有可能重塑未來的教育方式。在那個與物理世界並存的數字世界裏,人們可以用虛擬形象來代表自己,在裏面學習、社交、參加各種活動。

基於元宇宙、數字孿生等概念的未來教育將打開一幅新的圖景:在人的世界、物理世界、電腦世界裏實現融合,把學校完整的在數字世界映射的同時,也把一個人的學習過程完整映射,從而去發現傳統教育中不易被發現的天賦,給出更智慧和多元的評價,而最終,虛擬學校與現實學校相互補充,像空氣一樣,成為普惠每個人的學習場。

過去,教育總在各種力量的制衡中踉蹌前行,今天,相互制衡的力量——教育理念普及、政策導向、家長需求、技術賦能、輿論環境,正在形成合力,指向同一個方向,那種渴望已久的教育正在加速變為現實。

微信圖片_20211230101907.jpg

後記:

青島,山在海邊,海在城邊,城依山勢。在這座山、海、城相融的城市裏,坐落于太平山腳、浮山灣畔的市南區實驗小學,以其昂揚而詩意的精神向度,源源不斷地給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一座座生長在學校裏的“小城”,恰恰構成了這座幸福之城的因子。(文/左希圖/青島市市南區實驗小學)

文章來源:中國網青島教育

相關閱讀

 
分享到:
 
中國網教育頻道熱線:010-88824982 商務合作:010-88824915 傳真:010-88824989 合作QQ:3090653241 電子郵箱:edu@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