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金春林:
各位領導各位院長,上午好!
很高興受健康報社邀請,參加這麼個高大上的會議,説作為公立醫院改革外環境與責任這樣一個題目的彙報,我現在主要是想借這個機會,從一個研究者的角度,説一點給公立醫院改革的心裏話、真心話。
首先,公立醫院改革目標是什麼?我問了很多人,每個人回答的問題是各種各樣,所以説,比較權威的公立醫院改革的目標是什麼?我覺得是《關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講的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公益性是什麼?誰也説不清楚什麼是公益性,第二個調動積極性不是一個目標,是一個手段。我們公立醫院改革目標到底是什麼?好像很清晰,其實是模糊的。
第二,公立醫院改革成功的標準是啥?2009年有專家説,改革不成功,但是不成功的標誌是什麼?也是不知道。
我想首先是不是假設一個成功的標準?在公立醫改革當中有四點方面:供方:以比較低廉的費用提供比較優質的服務,醫院能正常高效運作,醫務人員受鼓舞。需方:看病不貴又不難。保方:費用可以承受?政府:財政可負擔前提下,其他三方均滿意?需方的標準是看病不是很貴很難。供方看醫院能不能受到鼓勵,保方這方面,醫保籌資。這是不是公立醫院改革成功與否的標準,當然成功改善也是一個成功的標準。
要達到四方都滿意的條件是什麼?我覺得要完全建立委託的關係,所有的醫改目標如果達不到醫生行為的改善,全是打水漂。四方滿意的根本和關鍵。第三方支付,委託,代理。醫患之間建立完全的委託代理關係,醫生百分之百代表病人治療效果和利益開展診療活動。而現有政策環境下現實情況是,如果醫生百分之百代表病人的利益去診療話,這也是按照政政府的希望,按政府期望回歸公益性,以比較低廉的費用提供比較優質的服務,那麼醫院和醫生收入減少,醫院運作和發展面臨危機。受到現有政策懲罰而不是政策獎勵,逆淘汰,劣幣逐良幣。因此,必須改變醫院和醫生通過損害患者利益獲得自身利益的土壤,形成一致對付共同敵人——疾病的利益共同體。
這就是現在比較流行的説話,魚和魚塘的關係。這個環境是這樣的,所以醫療我機構,環境的問題還是院長的問題,很值得我們思考。是不是要該改變魚塘的環境開始做起?所以説要改變魚塘的環境也就是我覺得如果出在一個政策的,就是要鋪開一個正向激勵政策是公立醫院改革最迫切的外環境。怎麼進行設置?
將醫保劃歸衛生計生部門管理,統籌財政部分資金和醫保資金,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對醫療費用低、治療效果好的公立醫院、科主任、醫生予以額外補償與激勵。財政切實落實補助政策,基本建設、大型設備、重點學科建設、離退休費用和政策性虧損,公共衛生服務與對口支援、基層幫扶等公共服務,加快價格調整步伐,改革人事政策。
我們更多好的制度必須是客觀,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
第二就要進一講醫院責任。第一,相對低費用,第二,高品質,第三,高滿意度。
第一,要鼓勵降低運作成本,但低收費後不應是低收入,高品質:
第二,評價院長牛不牛,如果是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你處理的了,這是牛。疑難雜症處置能力,實際治療效果、預後與生存率等,服務以人為本,就醫流程簡化。
醫院考核與內部分配製度。我覺得目前考核,我們一般評價一個東西,我們評價方法很明確,現在政府對醫院的評價過於注重階段性的東西,過程性的東西,政府考核以這個為導向結合,內部的階段性指標應該是院長自己去進行,前面講的就是治療的最終效果,來考核,而不是看你這個具體的內部管理怎麼考核?改變目前重過程輕結果的現象,建立結果導向的公立。第三,醫院和醫生考核機制。醫生收入:與業務工作數量與品質(治療效果)、難度系數、低費用、滿意度等正向掛鉤;與不合理醫療費用與過度醫療反向掛鉤;也可以在崗位薪酬標準下根據考核結果扣減予以發放。
現在公立醫院如何合理分流病人、有序就診?我提出了五條措施:
第一,拉開不同等級醫院和不同級別醫生的價格差距
第二,拉開醫保報銷比例。
第三,實施有限轉診。如專家號必須轉診?
第四,三級醫院醫生以多點執業方式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診。
第五,與二級醫院建立急性期(手術)後康復病房。
醫院的資訊化建設與應用我也有一些看法,現在大數據這個詞很時髦,但是很多地方大數據的建立是局限于醫院自身的解決,資訊化建設必須頂層有設計,全國要有頂層的統一的設計,設計好了就要統一,避免重復和浪費。這要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現在上海,所有的病人的互聯互通,這只是第一步,資訊化總共有四個步驟:
第一,大數據(big data)—資訊(information)—認知(knowledge)—智慧(wisdom)。
第二,資訊化技術應用於考核與監管。
第三,考核結果與分配等直接掛鉤。這樣的資訊化才有活力,才能不斷的改進。
費用是否貴?到底貴不貴?貴在什麼地方?現在情況醫療價格不高,醫生收入不高,微觀工作效率很高(醫生工作負荷),全世界最高,這樣的情況下,缺少實質的科學的分析,就像喊口號,看病貴看病貴,這樣就出來了。這句話,這有兩個層次的分析,根據當地發展水準,如果我們提供200多塊錢的標準是不貴的,如果老百姓還覺得貴,那責任是在醫保,所以要科學的評估分析。要弄清楚,是治療費用真高,還是保險結付不足?
藥品和材料價格虛高對策。過度醫療可通過設立正向激勵機制解決,藥品價格(用藥結構和數量),藥品外包裝上,藥品價值虛高問題可以解決很大的問題。價格虛高應從源頭上治理,藥品外包裝印上出廠價;材料價格,實行參考定價,建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比價關係;醫保報銷,醫保不單單是風險分擔、籌資的問題,他要提供服務導向部門的價值。以同一通用名最低價為基價。拉開藥品、材料與技術勞務服務項目之間的報銷比例。
看病貴的責任。在正向激勵機制和藥品價格合理前提下,看病貴的責任不在提供者本身,主體應是醫保或政府。解決看病貴,建立靶向減負機制,設立患者個人自付封頂線而非醫保支付封頂線。我們國家那個省能把個人支付設立好,就是一個最大的成功。這是百姓直接得實惠、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幸福線。
社會辦醫發展乏力。很多人都會問,為何要發展社會辦醫?
第一,引入靈活高效的經營機制;
第二,承接公立醫院逐步剝離的特需服務;
第三,滿足不同人群多層次的醫療需求;
第四,增加衛生資源供給總量,減輕政府辦醫壓力;現狀我們公立醫院佔了絕對的壟斷地位。
第五,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經濟結構轉型;
第六,激活醫務人員生産力,促進公立醫院和醫務人員之間的生産關係調整。
如何發展社會辦醫。
第一要確立社會辦醫在國家醫療服務體系中的地位。社會辦醫不是拾遺補缺。
第二要根據區域社會經濟和衛生實際,合理規劃社會辦醫發展。在目前情況下,我個人認為,要對公立醫院實行適當的“計劃生育”,要明確公立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和服務領域,讓渡出有效辦醫空間。
醫保、人事、職稱、土地、稅收等政策上予以扶持,完善醫療機構分類管理政策,給社會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適當鬆綁,基本醫療薄弱領域和高端醫療應是發展社會辦醫的重點。
高端醫療服務業發展。從客觀現實出發,在相當長時間內應鼓勵通過公私合作(PPP)模式,結合公立醫院和社會資本各自優勢,錢和技術的結合。
可以考慮的集中社會辦醫模式。
第一,公有民營模式:將公立醫院整體或某一業務科室交由社會機構經營管理。改善公立醫院經營管理和基本醫療服務提供,提高反應性和績效水準。
第二,民有公助模式:主要適用於資源較為緊缺、基本醫療提供不足的區域,著眼于增加基本醫療服務供給。在政府部門組織安排下,公立醫院在學科、人員、管理等方面對社會辦醫發展給予支援。
第三,公私共建模式:社會資本出資建設,公立醫院提供品牌、學科和人才支撐,政府在土地等方面給予支援,共建新的醫療機構,以滿足特定人群的需求。
還有一個問題我個人覺得還必須引起個方面的高度重視。“醫生荒”問題必須立刻重視。當一名很好的醫生,需要複雜的過程,我覺得醫生的數量嚴重不足,最好的政策,沒有醫生就是空話。所以要反思醫學教育是不是削弱,培養的總量是不是足夠,培養人員的流失原因是什麼?要進行人力資源科學規劃。各級醫療機構、各地“醫生荒”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培養一名合格醫生是長期複雜的過程,反思醫科大學合併後醫學教育是否消弱,改善醫生執業環境與職業預期。
實行大部制。統籌分散在人保、發改、財政等部門的資源,衛生行政與衛生服務提供方責權明確,目標一致,醫改政策設計必須超越部門利益,換位(群眾角度)思考。
還有一個要防止政策碎片化,克服注意力缺陷。政策和政策之間很多是互相打架的,所以我們政策也要設定有限、可操作階段性目標:例如百姓是否得實惠。還要圍繞落實財政補助政策,建立正向激勵機制,抓好結果考核、合理藥品價格、靶向減負、人才培養幾個重點。過多的政策往往産生注意力缺陷,政策落地效果很差。
公立醫院改革中可以暫緩的政策,這是可以進一步研究考慮的政策。
第一,比如醫療聯合體,我個人覺得不必強制推行,讓其“自由戀愛”。
第二,管辦分離。在缺少大部制前提下,設立專門辦醫機構可以緩行,地市級不必開展。
第三,法人治理結構:現在環境下公立醫院無法做實,沒有必要照搬國外的去套到公立醫院裏。
所以,改革成功與否有技術層面的影響因素,但根本上取決於政治決心!以上我講的一些心裏話,可能很多一些説話跟觀點完全個人研究出發得出來的一些東西,説得肯定有很多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