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深外交官、前駐法大使、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吳建民(資料圖) 中國網 楊佳 攝影
新華網北京1月22日電(記者徐永春)2014年1月27日,中法兩國將迎來建交50週年。中國資深外交官、前駐法大使、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吳建民曾經參與和見證了中法交往中許多重要時刻,對中法關係的淵源、特點和前景有著深刻的見解。在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吳建民用五個“最”總結50年中法關係。
“敢為天下先”是最大特點
新華社:與中國和其他西方大國的關係相比,中法關係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吳建民:“敢為天下先”是中法關係最大的特點。法國外交奉行獨立自主,因此在處理與中國關係時,敢為天下先。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是法國;第一位訪華的西方國家元首是法國總統喬治·蓬皮杜;第一個與中國簽訂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的西方國家是法國;第一個與中國開展和平利用核能合作的西方國家是法國;中國在西方國家建立的第一個文化中心位於巴黎;中法文化年開創了中國與外國互辦文化年之先河。此外,1997年中法簽署聯合聲明,決定建立“面向21世紀的全面夥伴關係”,2004年又升格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這些事例説明,法國長期以來重視對華關係。
政治共同點、經濟互補、文化互敬是最大推動因素
新華社:50年來,中法關係雖有曲折和起伏,但雙邊關係不斷提升的大趨勢未曾改變,你覺得兩國關係不斷向前的最大推動因素是什麼?
吳建民:中法兩國的國際政治理唸有許多共同點,這構成兩國關係不斷前進的強大動力。在冷戰時期,中法兩國都看清了國家要獨立這一歷史潮流。冷戰結束後,中法兩國又都贊成世界多極化。在經貿領域,中法兩國經濟互補性強。1964年,中法貿易額僅為1億美元,去年,兩國貿易額超過500億美元,50年增加500倍。在文化領域,中法兩國文化相互影響、相互欣賞。二十世紀初,周恩來、鄧小平、陳毅等人赴法勤工儉學,老一輩領導人在法國的經歷加深了中國人民對法國的“親近感”。錢三強、巴金、徐悲鴻、冼星海這些科學界和藝術界泰斗都有留法經歷。另一方面,東方文明也曾影響法國,並被法國民眾所喜愛。在近代,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狄德羅這些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都十分關注中國。在當代,中法文化年期間法國埃菲爾鐵塔被“披上”紅色,香榭麗舍大街舉行中國文化彩粧遊行,轟動一時。
對中國的誤解和疑慮是最大障礙
新華社:剛才你談到中法兩國政治觀點有諸多相似,經濟互補性強,文化互相欣賞。不過,當今中法兩國要不斷提升雙邊關係還面臨一些問題,你覺得深化中法關係的最大障礙是什麼?
吳建民:中法兩國人民之間需要進一步加強交流和相互了解。近年來,面對中法兩國實力對比的變化,法國民眾有著一種複雜的感情。對比1998年至2003年我擔任駐法大使的時候,如今法國民眾對中國的疑慮和擔心情緒要多一些。這種誤解會遮住眼睛,看不到發展機遇和發展潛力。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競爭必然存在,各國需要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例如,中國在勞動力方面具有優勢,法國則擁有許多享譽世界的品牌。
希拉克是給我印象最深的外國元首
新華社:在你豐富的外交生涯中,作為中法交往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你印象最深的人和感觸最深的事是什麼?
吳建民:希拉克深諳中國文化,知識淵博,讓人欽佩。在擔任駐法大使期間,我參與安排了江澤民主席和希拉克總統互訪對方故鄉,這是中國外交史上中國國家元首與外國元首第一次互訪對方故鄉。希拉克訪問揚州時,江澤民親自接待。在一次非正式的晚宴上,希拉克説第二天想參觀大運河。這時桌上有人問,隋朝有幾個皇帝?中方有人回答,兩個,隋文帝和隋煬帝。翻譯剛説完,希拉克就斬釘截鐵地説,不對,隋朝有3個皇帝,第3個皇帝是恭帝。事後,江澤民親自打電話核實,隋朝確實是3個皇帝。希拉克對中國歷史與文化如此熟悉,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開拓共贏是最期待的前景
新華社:在中法建交50年之際,你對中法關係前景的最大期待是什麼?
吳建民:中法兩國應著眼開拓,不斷發現合作新機遇。例如,法國許多中小企業雖然規模小,卻掌握尖端技術和專利。這些技術和專利需要與市場和資金結合,才能實現利益的最大化。法國中小企業在市場和資金方面的“短板”,恰是中國的優勢所在,雙方合作空間巨大。另外,非洲也可能成為中法合作的新領域。法國經營非洲多年,很了解非洲也很有經驗。可以進一步探索中國、法國、非洲的三邊合作模式,謀求共同發展。當然,中法關係在發展過程中,也難免會出現一些摩擦,但只要擴大雙方利益的匯合點,並在此基礎上構建利益共同體,這樣中法關係的基礎就會更加牢固。(完)
文章來源: 新華網 |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産品付費下載頁面。購買請撥打010-88828049中國網圖片庫諮詢詳情 | 責任編輯: 楊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