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兒童 反對拐賣”六一主題活動現場,“團圓”幸福團成員在向市民宣講反拐知識。
中國網6月1日訊 今天上午,由國務院反拐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公安部刑事偵查局主辦,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教育部、全國婦聯等部門共同參與的“關愛兒童 反對拐賣”六一主題活動在北京朝陽公園舉行。公安部刑偵局政委曾海燕在致辭中稱,全國範圍內,兒童拐賣案件早已大幅度減少,目前大部分兒童走失原因是離家出走。離家出走兒童雖未被拐,但客觀上增加了被拐的幾率,應當引起學校和家長的重視。
公安部兒童失蹤資訊緊急發佈平臺“團圓”系統統計數據顯示,截止今年5月15日,該系統上線一週年累計推送資訊1100億條,將近7億人次接受過推送資訊。包括發佈1317名兒童失蹤資訊,找回兒童1274人,找回率96.74%。其中溺水75人,遇害29人,離家出走750人,解救40人,迷路192人,外出到同學家玩耍67人,其他114人,其他意外身亡7人,未找回43人。
針對“離家出走750人,佔比高達57%”,公安部刑偵局政委曾海燕表示,在持續加大對拐賣兒童打擊力度的同時,也要重視關愛兒童心理健康問題。這個數據暴露出來兒童離家出走背後的問題,需要得到有關部門和學校、家長的注意。
貴州織金縣刑事偵查大隊副大隊長李健表示,該縣兒童失蹤案件絕大部分都是兒童離家出走,這些兒童大多來自“問題家庭”。比如吸毒人員家庭、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家庭等。“多數離家出走的孩子都是正處在叛逆期的未成年孩子,因為涉世未深,出走後很容易遇到其他危險,包括被拐賣或被誘騙從事其他非法事件。”一位一線打拐民警稱,雖然多數孩子是離家出走,但孩子們並沒有意識到,離家出走之後,危險也許隨時會出現。
該如何破解兒童走失之謎?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宗春山認為,孩子從小長大,有兩個成長期應該特別引起家長重視:一是3歲之前的陪伴,這種陪伴可以建立家長與孩子之間親密無間的信任關係;二是青春期的“心理斷乳期”。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主要表現是逆反,該階段孩子想獨立,父母不能過度控制。父母應明白,親子關係是一個逐漸分離的過程。可以適度帶領孩子一起外出旅遊,輔助孩子去探索世界,滿足他要獨立的需求。
除了家庭教育,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顧駿認為,社會環境同樣對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産生巨大的影響。他説,目前沒有相關的社會服務為兒童托底,也就是社會公共體系當中,對孩子的服務這方面是缺失的,除了學校,很少看到有其他機構服務於孩子。顧駿呼籲應該從國家層面重視兒童離家出走問題。行政和財力資源適當向關心兒童身心健康領域傾斜,發動社會共同努力,建立各種兒童公共社會機構,營造適合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外部環境。
此外,公安部兒童失蹤資訊緊急發佈平臺“團圓”系統技術支援方、阿里巴巴集團首席風險官劉振飛表示,阿里巴巴將會持續對“團圓”系統進行人力和財力上的投入。他透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最新技術能力也將應用於“團圓”系統。“科技是有情有義的,我們希望能用科技做更多有實質意義的公益。”劉振飛説,他和他的團隊正在進行數據深度分析,研究引發兒童失蹤的各種原因,希望從源頭防範兒童離家出走的深層次原因。
活動現場,影視演員張嘉譯、佟大為關悅夫婦、央視新聞主播胡蝶、央視法治節目主持人王筱磊被國務院反拐部際聯席辦授予“中國反拐義務宣傳員”。他們紛紛表示要通過自己的影響力,號召社會一起關注和保障廣大兒童的合法權益,為兒童健康茁壯成長創造安全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