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發老人粗糙的雙手 攝/王恩慧
艱難通渠鄉親們直起腰板
擦耳岩是“大發渠”最讓人頭疼的一段。老支書巡視到這裡的時候,不由地用那雙粗糙的手扶緊渠壁,趟水前行。光明日報光明網記者目測了一下,渠壁一側僅五十釐米寬,下面就是懸崖,像被一把尖刀齊刷刷平切開。向下掃一眼,幾百米高望不到底,令人心悸。黃大發老支書一邊提醒記者注意安全,一邊自豪地講起當年懸崖鑿渠的故事。
上世紀60年代,由於缺水草王壩的百姓們窮得幾乎吃不上飯。作為大隊長的黃大發認定窮根在於無法將幾公里外的水源引進來。於是,他下定決定要為村裏開渠引水脫貧。黃大發絕壁開渠的宏願在十里八村迅速傳開。第一次開渠,由於缺乏資金、缺乏技術,修渠以失敗收場。黃大發遭到了不少人的非議和白眼,認為他修渠的想法簡直是做夢。但是,黃大發並未退縮,僅有小學文化的他橫了心去水利站學習。五十多歲的黃大發下了狠功夫,用三年時間啃下技術這塊硬骨頭。再次開工,雖然還是有很多鄉親們阻攔,黃大發砸鍋賣鐵自籌押金請來技術人員,在政府的支援下,修渠順利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