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燕瑛: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推進科學合理的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圖]

發佈時間: 2017-03-01 09:43:3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楊丹  |  責任編輯: 李佳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推進科學合理的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市醫改辦主任 燕瑛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健康中國的決策部署,在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和國家衛生計生委的親切關懷和指導下,北京市認真貫徹落實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為行動綱領,以“十三五”醫改規劃為重要指引,積極探索、攻堅克難、紮實工作,全市醫改工作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分級診療格局更加有序,全民醫保制度更加健全,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不斷深化,藥品供應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居民就醫負擔有所減輕,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比重從2009年的27.87%降到2015年的17.39%,為近20年來最低水準,嬰兒死亡率2015年降為2.42‰,為全國最低,已達到發達國家水準,低於英、美多數發達國家,與瑞典、挪威等國接近;孕産婦死亡率2015年降為8.69/10萬,居全國前列,在世界範圍內處於中等發達國家水準,與英國的9/10和加拿大的7/10萬相近;每人平均預期壽命持續提升,2015年達到81.95歲,已是全球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準,與南韓82.3歲和德國的81歲相當,人民健康水準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平性、可及性顯著提升,深化醫改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顯現。

隨著醫改進入攻堅期深層次體制機制矛盾的制約作用日益凸顯,改革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協同性明顯增強,任務更為艱巨。面對新的形勢和挑戰,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念、增強定力,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制度創新和重點突破,推動醫改由打好基礎轉向提升品質、由單項突破轉向系統整合和綜合推進,破解好醫改這個世界性難題,近兩年要在分級診療制度建設上取得新突破,為保障人民健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動力。

一、轉變服務模式,建立健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

紮實推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模式轉變,多措並舉加強全科服務隊伍建設,把二、三級醫院的專科醫生納入到家庭醫生團隊,組建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建設以優秀全科醫生名字命名的家庭醫生工作室,研究制定基本簽約服務包、健康管理包和個性化服務包。通過家庭醫生與居民簽約,提供基本醫療衛生和健康管理服務,增進廣大群眾獲得服務的綜合性、連續性和協同性。2016年全市簽約居民359.17萬戶,簽約人數727.22萬人。

2017年重點要在簽約服務的方式、內容、收付費、考核、激勵機制等方面實現突破,優先覆蓋老年人、孕産婦、兒童、殘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等慢性疾病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加大資訊化建設力度,實現就診預約、定向分診、診前服務、預約復診,以保證簽約服務效果。進一步完善雙向轉診程式,建立健全轉診指導目錄,實現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之間有序轉診。完善不同級別醫療機構的醫保差異化支付政策,適當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保支付比例,對符合規定的轉診住院患者連續計算起付線,對醫療機構落實功能定位、患者合理選擇就醫機構形成有效激勵。

2017年將通過不斷完善簽約服務內涵,突出中西醫結合,增強群眾主動簽約服務的意願。建立健全簽約服務的內在激勵與外部支撐機制,調動家庭醫生開展簽約服務的積極性,提高簽約服務覆蓋面和水準,促進基層首診、分級診療,為群眾提供綜合、連續、協同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二、強化區域協同模式,建立健全緊密型醫聯體運作機制

著力推進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服務模式,北京市以醫療聯合體(以下簡稱:醫聯體)為載體,以基層衛生工作為重點,強化醫療資源的協同,有效解決廣大群眾看病就醫問題,目前全市已建立包括50家核心醫院,558家合作醫療機構的53個區域綜合醫聯體。

2017年將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緊密型醫聯體是指:醫聯體內各醫療機構是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發展共同體,形成責、權、利明晰的區域內協同服務模式。一是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內二、三級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遠端服務,提升遠端醫療服務能力,利用資訊化手段促進醫療資源縱向流動,提高優質醫療資源可及性和醫療服務整體效率。二是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內二、三級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與專科醫生的資源共用和業務協同,健全基於網際網路、大數據技術的分級診療資訊系統。三是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醫保支付政策,引導緊密型醫聯體內三級公立醫院收治疑難複雜和危急重症患者,逐步下轉常見病、多發病和疾病穩定期、恢復期患者。四是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物配備、對縱向合作的醫聯體等分工協作模式實行醫保總額付費等方式,引導醫聯體內部形成順暢的轉診機制。

三、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築牢服務網底

2016年北京市出臺《加強村級醫療衛生機構和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加快847個醫療衛生設施“空白村”建設,加強村級醫療衛生機構建設與運作保障,建立鄉村醫生崗位管理制度,提高鄉村醫生崗位吸引力,拓寬鄉村醫生人員補充渠道,進一步提升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水準,構建城鄉一體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築牢村級醫療衛生服務網底,將基層醫療機構績效工資總量上浮20%,鄉村醫生崗位人員基本補助從每人每月1600元提高到3500元,並由針對山區半山區的不同情況,在基本補助基礎上再增加補助500—2000元。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取消政府辦機構收支兩條線,納入部門預算管理。

2017年將進一步強化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醫療服務能力建設,提升鎮衛生院開展急診搶救、二級以下常規手術、正常分娩、高危孕産婦初篩、兒科、精神疾病、老年病、中醫、康復等醫療服務能力,加強各區公立醫院綜合能力建設和學科建設,重點加強各區域內常見病、多發病相關專業科室以及緊缺專業臨床專科建設,進一步降低各區區外就診率。進一步完善與分級診療工作相適應、能夠滿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際需要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實現藥品使用的上下聯動和相互銜接。

通過規範化培訓、人才引進等途徑,培養充實家庭醫生隊伍,提升簽約服務水準。一是轉變培養模式,提高家庭醫生規範化培訓的品質,如建立緊密醫聯體內專科全科聯合大查房機制、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培養一批高品質、高素質、能在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起到骨幹作用的高層次全科醫生;二是增加醫聯體內醫務人員的協同,充分利用雙向轉診平臺,將三級醫院的優勢資源納入家庭醫生團隊,建立團隊內定期溝通、培訓和合作研究的機制,更好、更快捷的解決簽約患者的健康問題。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凝心聚力,攻堅克難,擼起袖子加油幹,推動落實各項醫改重點任務,為提高人民健康水準,增加人民群眾健康福祉而不懈努力,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