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專訪第十三屆全運會會徽設計者:濃縮體育精神 弘揚傳統文化[圖]

發佈時間: 2016-08-02 10:01:21  |  來源: 央視網  |  作者: 郭城  |  責任編輯: 李佳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1

央視網訊(記者郭城)經過6個月的徵集與篩選,日前第十三屆全運會會徽評選結果向社會公佈,由天津230設計工作室設計團隊設計的“奔向未來”主題設計作品,被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運會會徽。

從近千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的第十三屆全運會會徽秉承了哪些設計理念?設計師攜手創作的過程中又經歷了哪些碰撞?對此,央視網記者對會徽設計團隊進行獨家採訪,揭秘他們設計會徽背後的故事。

據了解,本屆會徽由書法字“津”、“13”、“張開雙臂的人形”和“海河”等元素構成,呈“火炬”造型,取名為“奔向未來”。會徽主色調為藍色,既體現了頑強拼搏、勇攀高峰的體育精神,又象徵著天津的母親河--海河,具有鮮明的地域風格,還寓意天津盛世同心、開放包容的內涵。

此次會徽的創作成員之一,天津230設計工作室設計師蔣松儒在接受央視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他們的設計方案脫穎而出成為第十三屆全運會會徽,在第一時間得知好消息後,團隊成員也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在他們看來,“奔向未來”具有明確的符號性,巧妙涵蓋了多個與主題相關的重要資訊。其次,通過人們熟悉的元素,既濃縮了體育競技的動感,又弘揚了中華傳統文化。最後,以藍色為主的會徽,色彩鮮明,符合“渤海之濱”天津的城市特色,總體給人一種簡潔明快的印象。

説起當初的參賽經過,蔣松儒説,為了響應全民參與全運會會徽設計的號召,他們5位年齡分別在30-40歲之間的美術設計師決定聯手以“天津230設計工作室”的名義參賽。雖然每個人都有本職工作,白天上班,但為了完成創意設計,大家都自發調整作息時間,下班後聚在一起研究方案。

“作品入選並成為全運會會徽,大家非常激動,為了拿出最完美的會徽,我們5個人曾因各持己見,在深夜爭論不休。”蔣松儒説,工作室成立後,按照大家各自不同的專業進行分工,通常設計工作包括三部分,首先確定主體形象與結構,之後完善色彩,最後協調各方面的關係,即細節調整。

起初,圍繞設計元素“津”字,就展開了激烈的爭論。5個人,各有想法,採用書法的傳統表現方式,還是數字化的現代藝術形式,成為了首輪焦點。因為“津”字筆畫較多,概括提煉時難度大,所以從古代名家的草書、狂草,到電腦的美術字庫,大家先後嘗試了多種字體。

“我們一致認為,理想的設計方案,既能傳達主題豐富的內涵,又不違背識別漢字的基本結構。”蔣松儒説,工作室一位成員恰好擅長手繪,於是又以手繪為基礎,嘗試不同字體的結構與形象。期間,為了尋求設計突破,他們一度放棄手繪,而採用現代藝術形式。之後,在比較時大家竟然發現,還是書法的筆觸更具表現力。於是,又調整為“書法手繪為主、電腦圖形為輔”兩者相結合的全新方式。設計方案“奔向未來”,就是在這樣的反覆推敲中,悄然誕生了。

第十三屆全運會會徽·吉祥物評審委員會專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王國倫教授表示,以漢字書法風格書寫的“津”字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傾斜角度和手寫的“13”給人以運動感。張開雙臂的“津”字,寓意喜迎八方來賓,體現出天津盛世同心、開放包容的內涵,火炬頂端的紅色火焰代表著激情熱烈,象徵著光明、團結、友誼與和平,體現全運會“全運惠民·健康中國”的主題。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