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江蘇儀徵:大樟溝潰壩口合龍[組圖]

發佈時間: 2016-07-07 11:12:18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趙娜  |  責任編輯: 趙娜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2016年7月6日傍晚6時20分,江蘇省儀徵市新集鎮大樟溝西堤潰壩口成功合龍,搶險轉入加固壩體工程階段。周曉明攝影

2016年7月6日傍晚6時20分,江蘇省儀徵市新集鎮大樟溝西堤潰壩口成功合龍,搶險轉入加固壩體工程階段。

大樟溝是橫貫儀徵市南北,江淮分水嶺向長江流域排洪的重要水系。由於連續多日暴雨,加上長江上游來水迅猛,大樟溝河水位暴漲,與堤外圩區農田形成2.5米的水位落差,巨大的水位差給長期浸泡雨水的河堤帶來壓力。7月5日下午2時前後,大樟溝河西堤潰壩,巨大的洪流猛烈衝涮著岸體,壩堤潰口越衝越大。災情發生後,儀徵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啟動了應急預案,並下達了出動市民兵應急分隊參與搶險堵口行動。 “災情就是命令!”儀徵市民兵應急分隊接到出動指令後,從全市11個鄉鎮辦事處迅速機動到集結地域,僅用45分鐘就全員抵達堤壩潰口現場。受領任務後立即投入搬運搶險物資。10噸鋼管運到了現場,來自銅山辦事處的12名民兵應急隊員,分成兩組,輪番上車卸下;300多根打樁圓木來了,真州鎮的10名民兵二話沒説,直接按照專家安排,主動完成了卸料任務。扎制鋼木土石壩的扣件來了,月塘鎮的幾名黨員民兵,不等不靠,將1噸多的扣件搬運到潰壩兩端,為及時啟動搶險工程贏得了時間。打樁架壩是讓民兵應急隊員上,還是讓地方建築公司工人施工,儀徵市現場成立的搶險指揮部科學決策,認為實戰要以經驗為主,民兵應急隊員年輕、有力氣,也掌握一定的鋼木土石壩施工技能,但潰口水流湍急,又臨近夜晚,指揮部決定安排地方建築公司專業人員負責打樁架壩,民兵應急隊員負責配合,從而把民兵應急隊員青春活力和建築工人的施工經驗兩方面優勢,全部發揮了出來,儘管處於夜晚,20多米的鋼木土石壩,還是在7月6日淩晨6時許架設完成。潰堤兩端終於連成一體。上午8時,省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的專家,根據現場災情,提出了再在潰壩下游50米處,架設一道架空鋼木通道,參與搶險的軍民,再次投入高強度的築壩行動。隨著長江水位漲潮,大樟溝河水位也隨之提高,潰口水流加速,100多名民兵應急隊員,忘卻了整夜輪番作業的疲憊,在通往下游的鋼木土石壩,築起了一道擋水墻,為二道鋼木土石壩迅速搭建提供了條件。救援專家根據現場測算,需要10萬隻沙包,才能堵上現在的潰壩缺口。指揮部按照這一要求,開始組織實施搶險方案。正在這時,前來視察災情的揚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朱明陽提出了新的搶險辦法,請調中鐵十六局的專業施工隊伍,通過機械直接填壓土石方的辦法,搶堵缺口。指揮部經過測算,利用人工搶堵,10萬隻沙包,1000人裝運,每人要裝運100次,工程量浩大,現場也展不開,搶險時間也長。如果引入機械施工,不僅潰口合龍的時間可以大大提前,壩體密實品質也得到提升。思路決定出路,上午11時,中鐵十六局施工隊伍開始進場,人山人海的搶險現場,迅速被雷鳴般的機械轟鳴聲所取代。幾十台巨型渣土車排列有序進入潰堤現場,缺口在強力搶堵推進下越來越小。18時20分,當最後一台三一重工渣土車,將 30噸建築廢料卸到潰壩缺口時,原來湍急的河水斷流了,現場的揚州人民廣播電臺記者通過直播的形式,宣告“儀徵新集大樟溝西堤潰壩缺口合龍了!”

短評:科學搶險是關鍵眼下,是防汛抗洪,搶險救災關鍵時刻,遇到災情怎麼辦,科學搶險救災是關鍵。江蘇省儀徵市新集鎮大樟溝河西堤潰壩缺口的搶險救災經過,就是一次不斷修正搶險思路,優化搶險方案的過程。充分發揮搶險救災功效,實現人財物效率最大化,把災害的損失再減少,把災害的時間再縮短,把先進的技術充分發揮出來,這一切都要依靠科學搶險來作支撐。抗洪搶險是個技術活,我們的一些行業專家,思維還停留在以往的認知上,還習慣於人拉肩扛的人海戰術,殊不知,中國的裝備業己發展相當迅猛。就拿架設鋼木土石機房打樁來説吧,一根五六米長的鐵管,用人工來打樁,沒有二三十分鐘打不下去,而在儀徵大樟溝河西堤潰壩缺口的搶險現場,筆者看到,工人只要將鋼管插入水中扶好,大型挖掘機的抓鬥,幾十秒鐘就能一氣呵成,想怎麼打就怎麼打,效果比人工不知道好了多少倍。科學搶險説到底就是在搶險過程中,要依據現場情況及時調整搶險方案,不能照搬預案,而是不斷完善預案,把災害損失控制到最低、最小。預案是在災情沒有發生前擬制的,而災情是千變萬化的,只有因地制宜的科學搶險,才是我們抗災的最最關鍵。

1   2   3   4   下一頁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