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邊境排雷:清理爆溝泥土,差點鏟爆一顆雷![組圖]

發佈時間: 2016-06-08 08:28:19  |  來源: 中國軍網  |  作者: 柯穴 段江山 嚴浩 陳小菁  |  責任編輯: 楊佳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抵邊開展人工搜排作業,每一耙都是一寸國土。柯穴攝

 

鏡頭二:涉險

——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防護服厚重,被汗水浸透後更重,排雷官兵均為超負荷作業,還要穿著鞋底厚約20釐米的防護鞋,像踩高蹺一樣在山路上攀爬,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掃雷指揮部政委周文春參加過歷次中越邊境掃雷行動,他對比道:“前兩次邊境掃雷目的是促進經濟發展,主要針對邊境口岸、通道和居民區附近的雷場;此次掃雷是為徹底清除雷患,還邊境百姓安寧生活,掃雷區域涵蓋了最偏遠的村寨和深山密林,任務異常繁重。”

邊境地區氣候濕熱,為了搶佔每天的排雷“窗口期”,官兵都是淩晨4點起床,5點準時向山區的雷場進發。汽車行至密林深處便沒了路,官兵每人扛著百餘斤重的裝備物資繼續前進,再徒步幾個小時才能抵達雷場。

5月6日,記者跟隨掃雷三隊三分隊官兵來到富寧縣田蓬鎮的雷場作業。抵達雷場時,滿頭大汗的教導員殷炳漢卸下肩上的掃雷裝備,囑咐負責爆破排雷的3名官兵:“在這裡排雷,掃雷爆破筒最多用3節!”

這是何故?殷教導員解釋説,這個雷場在山頂,與山下民房直線距離僅1公里左右,大規模爆破産生的衝擊波,可能造成邊民門窗破損。為了不影響雷場附近群眾的正常生活,官兵們採取分段劃片、小裝藥、多次爆破的排雷方式,在雷場先實施爆破排雷,然後再進行人工搜排。

這種作業方式,不僅難度大,危險系數也高。據掃雷指揮部指揮長陳安遊介紹:“近年來,隨著邊疆經濟快速發展,雷場附近村寨的樓房越建越多,大型機械排雷設備難以施展‘拳腳’,而人工搜排又難以清除泥土中被根藤纏繞的爆炸物,因此我們主要採用爆破排雷與人工搜排相結合的方式作業。”

遂行排雷使命,掃雷官兵把群眾利益舉過頭頂。通往麻栗坡天保口岸附近雷場的道路異常崎嶇,掃雷四隊官兵每次前往作業,都要途經一段陡坡,身背排雷裝具的官兵不得不借助繩索攀援而上。上月初,教導員陳登泉在攀爬中不慎跌倒,導致左手骨折。

“陡坡兩邊的山梁坡度較緩,官兵為啥不走?”面對記者的疑問,陳教導員説,這段陡坡兩邊的山梁全是老百姓種植的經濟苗木,如果部隊從這過,勢必給老百姓造成損失。記者觀察到,儘管陡峭難行的山路給官兵往返雷場帶來很大不便,但沒有一人為圖方便“走捷徑”。官兵們説:“只要群眾利益不受損,苦點累點也值得。”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