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水兵“揚帆起航”的港灣。這裡沒有軍艦,但軍艦的每一塊“鋼板”都在這裡鑄造;這裡沒有將軍,但將軍的歷史從這裡寫起。
這裡,就是素有“水兵搖籃”之稱的海軍北海艦隊某訓練基地學兵四大隊。伴隨著全軍基地化訓練改革的洶湧浪潮,該基地已將數萬名有志青年鍛造成為艦艇鋼鐵脊梁,從這裡奔赴祖國的萬里海疆,成為海軍戰鬥力生成的源頭浪花。
戰艦、濤聲、海浪花,走進新兵營仿佛踏進大軍港
特色文化潤心靈
蔚藍的大海,威武的軍艦,澎湃的濤聲,潔白的浪花,總是有志青年的憧憬和嚮往。
海軍新兵訓練基地與傳統的新兵連大不相同。山東籍新兵張秦福一入營就遇到了尷尬,成了他的第一個“軍旅記憶”——
小張出生於軍人世家,爺爺、爸爸、叔叔先後在部隊服役。來部隊前,家人就對他進行了“教育”,使他對部隊的基本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可沒想到,他到新兵訓練基地後就撓頭了:“新兵連”改稱為“學兵隊”;“軍號”換成了艦艇上的“鈴聲”;“熄燈”變成了“燈火管制”;樓道中行走遵循艦艇“下行優先”的原則……
走進島上,踏上軍營,戰艦、濤聲、海浪花撲面而來。記者在劉公島甲午戰爭陳列館看到,一艘數米長的遼寧號航母模型格外引人注目,來自四面八方的新兵爭先在這裡地方拍下第一張軍旅照片,寄給遠方的父母和朋友。
在新兵宿舍樓的走廊墻上,挂著救生圈、水龍帶、防化救生衣等器材,看上去如同一艘軍艦的艙室。記者注意到,宿舍內也按照艦艇化居住模式進行了改造,墻壁是清一色的艦艇灰。
“搖籃礪劍志在大洋,深海亮劍建功海疆”、“建功海洋,走向深藍”、“熱愛海軍、建設海軍、獻身海軍”……這些凝聚力量、激勵士氣、催人奮進的標語口號,配上由軍艦、大海、水兵等構成的精美畫面,在該營區隨處可見。新兵置身於此就如同踏上戰艦,徜徉在大海的懷抱裏。
“軍港的夜啊,靜悄悄,海浪把戰艦輕輕地搖。年輕的水兵,頭枕著波濤,睡夢中露出甜美的微笑。”每當新兵營裏播放這首膾炙人口的《軍港之夜》時,許多新兵就情不自禁地跟著唱起來。
這些富有兵味、海味、戰味的海軍特色文化,陶冶著新兵的思想情操,豐富著新兵的精神世界,滋潤著新兵的思想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