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河南衛河斷流清淤現古物 引村民爭相挖寶[組圖]

發佈時間: 2016-03-31 17:07:4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孫淼  |  責任編輯: 張鈺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2016年3月31日,中國大運河河南滑縣段(現稱衛河)衛河斷流清淤,村民在河底挖出的乾隆通寶銅錢,背面有精美滿文紋飾。中國網圖片庫 孫淼 攝

    2016年3月31日,中國大運河河南滑縣段(現稱衛河)衛河斷流清淤,村民在河底挖出的乾隆通寶銅錢,背面有精美滿文紋飾。中國網圖片庫 孫淼 攝

2016年3月31日,中國大運河河南滑縣段(現稱衛河)斷流清淤,有村民在河底挖出銅麒麟、金元寶、古代銅錢、簪子、古釵、陶器等文物。消息傳開,引來更多附近的村民前來挖寶。

中國大運河滑縣段,現稱衛河。戰國時期稱清水或清河,是黃河的故道,東漢末年曹操在此引淇水入白溝,開通區域性的白溝運河;隋煬帝時重開,在沁河左岸引沁水,開鑿永濟渠,南達于河,北通涿郡。宋元時期永濟渠稱禦河,因流經春秋時期古衛國之地,明代以來改稱衛河。自開鑿白溝起至20世紀70年代,持續通航1800餘年。全長8240米,寬33米至50米,面積271920平方米,是大運河永濟渠段保存最為完好、內涵最為豐富的河段之一。其河道本體、9處碼頭、3000米城墻遺存、道口古鎮、祭祀廟宇構成了“五位一體”的完整遺存,成為大運河永濟渠段保存最為完好、內涵最為豐富的河段之一。2013年3月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6月22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審議,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成為我國第46個世界遺産項目。

1   2   3   4   5   下一頁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