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貴州省代表團全體會,全國人大代表、貴安新區管委會主任馬長青在認真聽取報告。中國網記者 鄭亮 攝
中國網北京訊(記者 魏博 鄭亮)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視察時説“貴州發展大數據確實有道理”。貴州大數據發展風生水起,不僅得益於發展大數據得天獨厚的優勢,更得益於貴州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率先謀篇佈局,對大數據價值認識早、行動快,敏銳抓住大數據發展的窗口機遇期,形成了先發優勢。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另一組“大數據”:“十二五”期間,貴州累計投入財政扶貧資金305億元,減少貧困人口656萬人,貧困發生率從33.4%下降到14.3%。雖然貴州扶貧攻堅取得了重大成效,但仍有493萬農村貧困人口,依然是全國扶貧攻堅的主戰場。在大數據時代,已清醒認識大數據價值並率先發力的貴州,如何用大數據助力大扶貧?國家級新區在大扶貧大數據戰略中發揮怎樣的作用?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貴安新區管委會主任馬長青。
馬長青表示,大扶貧、大數據是貴州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十三五”時期兩大戰略行動。習總書記告誡我們,扶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在“精準”,切忌“大水漫灌”。我們堅持大數據為引領、彎道取直,大扶貧作兜底、不拖後腿,積極探索用數據甄別、數據決策、數據管理、數據考核的精準扶貧方式,突出精準性、體現有效性、打造示範性。比方説,我們的“痛點”在於傳統的層層上報機制和手工建檔立卡方式,不能確保貧困對象的精準識別和動態幫扶。為此我們積極探索“1+N+N”,即“一雲助力、多端協力、多方合力”的大數據精準扶貧模式。
“愛心人士可以借助大數據扶貧雲平臺選擇幫扶對象、詳細了解貧困戶狀況和需求、時刻關注幫扶效果,雲平臺上還植入了教育、醫療、法律援助等貧困戶需要的各種資源。用好大數據手段,我們激活和整合了社會保障、勞動就業、農村電商、職業培訓等各種資源和力量,實現‘精準滴灌’,真正扶到點上、扶到根上,從‘輸血式捐助’轉變為‘造血式幫扶’,深入紮實打好大扶貧攻堅戰和大數據突圍戰,積極探索彎道取直、後發趕超的新路。”馬長青説。
貴安新區以大數據産業為支撐,不僅有“高大上”的探索,也有農村電商、高效農業、呼叫服務、大數據旅遊等“接地氣”的實踐。2015年,貴安新區完成大數據資訊産業規模總量142億元,同比增加1.6倍,註冊大數據及關聯企業超400家,就業人數超1.2萬人。兩年時間,貴安成功引進三大運營商和富士康綠色數據中心、高通、微軟、IBM、新浪、華大基因、聯影醫療、中金數據等一批引領性項目。
提到貴安新區在建設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和實施大數據戰略行動中發揮的作用,馬長青認為,貴安新區是推進貴州大數據發展的核心區域,大數據對貴安新區構建現代産業體系,聚集人氣、技術,實現産業興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貴安將堅持“快做、優做、強做、新做”的理念,以落實“七大試驗任務”為目標,加快建設綠色數據中心基地、積體電路産業基地、大數據創新應用示範基地、智慧終端製造基地和大數據自由流通港“一港四基地”;大力發展大數據核心業態、關聯業態和衍生業態“三大業態”;強化大數據資訊基礎設施、人才、政策法規等要素“三大支撐”;促進大數據全産業鏈、全治理鏈和全服務鏈“三鏈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國家級新區在對外開放、産業優化、經濟增長、生態文明等方面的引領和示範作用,真正把試驗區變成示範區、大數據變成大産業、大機遇變成大紅利,打造全國首選的大數據“試驗田”,走出一條有別於全國其他國家級新區的差異化跨越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