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千軍萬馬——探秘神奇的擬音師 ( 1/ 27 )

支援← →鍵翻頁發佈時間: 2015-08-1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倫曉璇 | 責任編輯: 倫曉璇

擬音師,顧名思義,是指通過各種道具、肢體或者口技,模擬出各種聲音的職業。他們是電視音響藝術的創作者之一,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甚至常人眼中的“破爛”,都被擬音師“化腐朽為神奇”,幻化成千軍萬馬。

在影視劇製作中,受各種因素影響,往往不能將同期聲完全收錄進去。或者因劇情需要,需要再創造出某些聲音,在後期製作的過程中進行創作、還原。如果説一些簡單的動作,還可以依靠重現場景還原聲音,在更複雜的畫面背後,便需要神奇的擬音師。

擬音師,顧名思義,是指通過各種道具、肢體或者口技,模擬出各種聲音的職業。他們是電視音響藝術的創作者之一,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甚至常人眼中的“破爛”,都被擬音師“化腐朽為神奇”,幻化成千軍萬馬。

國內著名擬音師魏俊華,是馮小剛等眾多大牌導演的御用擬音師。魏俊華從事擬音工作已經30多年,有著北派擬音泰斗的美譽。在北京電影學院,她起初學習的是錄音係,後來對擬音的工作産生了興趣,這一幹便是幾十年。

進入魏俊華位於北京皮村的錄音棚,感覺像是走進了“雜貨舖”。自行車、陶瓷臉盆、桌椅、籃球、刀劍……甚至還有如今已不多見的“古董”電話和瓷盆。而這些不起眼的道具,便是擬音師發出神奇聲音的秘訣。

在錄音棚裏,魏俊華的兩名“90後”徒弟梁超南和嚴瑞紅正在進行擬音。被卸下改良後的皮搋子,拿在擬音師手中,便發出“答答”的馬蹄聲,還可以根據畫面模擬出單匹馬漫步和群馬奔騰的效果,再配以搖鈴清脆的聲音,閉上眼睛,馬隊仿佛由遠及近向我們走來。而平日廚房裏常見的蔬菜和用具,經擬音師巧手,也有了一個頗為“血腥”的用途:蔬菜“咔嚓”折斷的聲音,用來表現人物筋骨斷裂的聲音;濕抹布發出的聲音,則像是利器刺入肉體發出的悶響。

在這裡,梁超南和嚴瑞紅再現了電影《天下無賊》中,劉德華飾演的“賊公”與葛優飾演的“黎叔”剝雞蛋鬥法的片段。只見畫面上劉德華與葛優鬥智鬥勇,畫面外的梁超南則快速撥動鵝毛扇,同時配以剝果殼的聲音;嚴瑞紅手拿玻璃杯,發出“叮叮”的聲音。隨著畫面上剝雞蛋的速度不斷加快,兩人也加快速度,默契地配合著,一氣呵成。

魏俊華和徒弟們的工作看似默默無聞,但對於絕大多數觀眾而言,那些聲音就在身邊。《天下無賊》、《潛伏》、《舌尖上的中國》……很多觀眾熟悉的電視劇、電影、紀錄片,甚至是遊戲,都有魏俊華團隊的參與。

提起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那些讓人垂涎三尺的畫面仿佛就在眼前,而那些讓人食指大動的美食,離不開聲色俱全的表現方式。魏俊華介紹,《舌尖上的中國》拍攝時,有的聲音是現場收錄,有的也要通過擬音師來實現。比如在表現大火烹制的食物時,熱氣騰騰的美食伴著沸騰的湯汁,發出“咕嚕”的聲音,這便是擬音師用放在碗中的濕布模擬出來的。

每當有新人加入魏俊華的團隊,初來乍到,徒弟們學習的不是擬音,而是下廚房。因為在魏俊華看來,擬音師應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專業知識,即使人物不在畫面中,畫外音也要繼續,而拍攝有時並不會體現,在這時便要根據人物性格、身份去更好地設計聲音。魏俊華舉了一個例子,比方説一場老式居民樓樓道的戲,正是飯點兒,家家都在樓道裏炒菜、切菜,然而人物的性格、背景不同,發出的聲音及做出動作的順序也完全不同,這便需要擬音師進行揣摩。只有具備豐富的生活體驗,才能根據人物的性格、身份、故事,更好地設計、組織聲音。而由於魏俊華的徒弟們大都比較年輕,缺乏豐富的生活經驗,“下廚房”便成為了入門第一課。

如今,魏俊華已經不再進棚進行擬音的具體工作,而是將重心轉移到了人才培養、指導上。平日裏,她也會在擬音棚旁邊的錄音室裏,根據徒弟們擬音的實時狀況進行指導。有很多人慕名而來,想要跟魏俊華學習擬音。但魏俊華説,她對徒弟的挑選很慎重,這是一個很辛苦的行業,往往在棚裏一待就是一天,有很多人懷著夢想前來,最後耐不住辛苦離開。目前的幾個徒弟,都是經歷了考驗留下來的。平日裏,徒弟們吃住都在這裡,溫馨像一家人一樣。

魏俊華説,目前擬音師行業的傳承並不樂觀,到現在為止,國家級擬音師只有四個。她也曾經發表文章,與相關行業的領頭人一起探討影視後期製作的發展現狀。她認為,擬音師行業目前並不是後繼無人,而是沒有人去培養。現在的市場太混亂,做的人魚龍混雜。曾經有同行對她説,讓這麼多人來學擬音,把我們飯碗都砸了,將來我們吃什麼。然而在魏俊華看來,中國電影市場必須後繼有人,而人才的培養不是三兩天完成的,這也需要更多的努力。

1   2   3   4   5   下一頁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産品付費下載。 購買請撥打 010-88828049 中國網圖片庫諮詢詳情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