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追回的文物——紅山文化勾雲形玉佩(4月10日攝)。
2015年上半年,在公安部指揮協調下,經文物保護部門全力協作,以遼寧省朝陽市公安局為主組成的專案組艱苦偵辦,歷時9個月,終於偵破這起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175人,摧毀盜墓、倒賣文物犯罪團夥10個,追繳文物1168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25件(套)。無論是抓捕人數還是追繳文物數量,都創下新中國成立以來數量之最,堪稱“共和國涉文物第一大案”。新華社記者潘昱龍攝
完璧歸趙,追繳文物1168件套
“由於涉文物犯罪的特殊性,我們在抓捕行動後立即進行追繳工作。”專案組民警告訴記者。如果不能在控制嫌疑人的第一時間搜查贓物,文物很可能被犯罪嫌疑人轉移甚至倒賣出境。一旦被轉賣,不僅意味著重要證據丟失,也會造成國家珍貴文物的流失。犯罪嫌疑人當然也深知這一點,將文物藏匿在他們絞盡腦汁想出的各種隱秘之處。
據介紹,在成功抓捕1號團夥成員劉某時,專案組民警隨即對劉某的家進行地毯式搜查。按照偵查掌握的情報,劉某家中應該藏匿有一件紅山文化時期的勾雲形玉佩,但是一直沒有找到。劉某本人也拒不承認有勾雲形玉佩的存在。
為保萬無一失,辦案民警再一次對劉某家中每一個角落進行了仔細搜查。
耐心終有回報,民警在給炕供熱的炕洞裏找到一個黑色塑膠袋纏成的小包。小包裏面是報紙包成的紙包,打開紙包,裏面正躺著那件勾雲形玉佩,還有一堆馬蹄形玉箍。
枯井中、馬桶水箱裏、墻壁的暗格內……除了炕洞,其他抓捕組民警在一系列隱秘的地方找尋到一件件珍貴文物。截至目前,朝陽市公安機關已成功追繳文物1168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25件(套)。
“該案有兩個特點。”張桂蓮介紹,一是公安部門在收繳文物後,會帶著犯罪嫌疑人指認現場,因此出土地點非常明確;二是文物組合關係清晰,對於考古鑒定具有重要意義。
“這次追繳的文物中,以紅山時期的玉器、陶器,遼代的陶瓷器及金元時期的鐵器、金銀器最為珍貴。這些文物代表了該時期生産工藝的水準、社會習俗和宗教信仰。”張桂蓮説。
遼寧省文物局專家組組長、紅山文化研究專家郭大順説,隨著文物收藏熱升溫以及收藏市場不斷開放,盜掘倒賣文物犯罪形勢日趨嚴峻。此次公安部督辦案的偵破,將對涉文物違法犯罪活動産生強大的震懾作用,為今後打擊盜掘倒賣文物案件提供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