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新聞欄目

【中國故事】春運飛機保駕護航人

發佈時間: 2015-02-09 10:06:2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鄧小衛  |  責任編輯: 楊楠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2015年2月3日晚8時,陜西西安,航班到達後旅客匆匆離開飛機,此時機務人員的各項工作分頭展開進行。華商報鄧小衛/CFP

大多旅客在乘坐飛機時,幾乎沒人注意到飛機在起飛滑行時,地面上有3人列隊向你揮手,他們就是負責接送飛機並保障安全的機務人員。

一架飛機從降落到起飛,由機務人員負責接送飛機進出停機坪並進行全面檢查。有人稱機務是飛機的“體檢醫生”,他們排除飛機上的一切隱患,為其保駕護航,讓健康的飛機承載旅客安全抵達目的地。

在天上聽機長指揮 地面要聽機務安排

今年38歲的肖東,是西部機場集團航空地勤(西安)公司機務工程部的一名機務人員,每次上班經他負責檢查放行的飛機就有十余架。

肖東介紹,機務崗位分放行、勤務及後勤支援。飛機落地後,經3名勤務員接機引導停到橋位後,放行員攜帶該機型的航線工作卡,首先在地面目視檢查前後起落架、輪艙、機身、機翼、發動機等近百項內容,然後再登機檢查駕駛艙儀錶和各種電子設備是否運轉正常。

飛機在天上聽機長指揮,但到了地面要聽機務安排,飛機到停機坪後,飛機上的所有故障都由機務來解決,即使像客艙燈不亮、座椅靠背放不下去等小問題都要靠機務來維修,每架飛機起飛前要進行全面“體檢”,確保飛機的技術狀態滿足適航要求後,才能放行起飛。

機安全責任重大 抵達目的地機場才安心

機務默默無聞卻責任重大,幹了8年機務的李棟講,一架飛機價值數億元,承載上百人的生命安危,身上的擔子輕重可想而知,這種巨大的壓力令很多新人好像得了強迫症,每次檢查都要繞飛機多看五六遍才算放心。有的人即使這樣還不行,自己算好每架飛機的飛行時間,等安全抵達目的地機場後才能安心。

有次在巡檢時,飛機上滴下來一滴黏稠液體,一時無法判斷是除冰液還是潤滑油,一位老機務直接伸舌頭嘗了一下,有點甜味,確定是除冰液,大家這才放心。

機務肖東講,2009年在一次例行檢查時,在發動機機匣內發現一塊被遺忘的抹布,他及時排除隱患,此事受到該機所屬的航空公司表彰。簽字放行很容易,但簽字放行背後的意義和肩負的責任重大。

大年三十晚上在飛機上掏馬桶

機務人員上班是三班倒,全年沒有固定的假期。每年春運時航班量很大,機務這時也最忙,和家人更是聚少離多。

機務工程部生産經理武楊君介紹,去年大年三十,機組人員離開時告知飛機馬桶堵塞,機務張乾從年三十晚上10點,一直忙到大年初一淩晨1點,才將堵塞的馬桶疏通。原來是旅客扔進馬桶的廢紙造成堵塞,張乾挽起袖子用手把廢紙掏了出來的。隨後配合其他機務人員給飛機進行排污排水、加潤滑油等日常維護,忙完後已經淩晨三四點鐘了。

機務父子兵

西部機場集團航空地勤(西安)公司機務工程部有一對父子兵,父親王斌,今年59歲,從事機務工作30餘年。兒子王曉凱,33歲,幹機務也有8年時間。

據王斌師傅講,在3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印象最深的就是1996年報考中國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執照,當年他已經40歲了,但覺得幹了多年的機務,只停留在勤務崗,沒有放行過飛機太遺憾了。但是自己沒有英文基礎,考取維修人員執照要學習飛機結構、空氣動力等12門課程,其中10門筆試、1門實際操作和1門口試。

王師傅花了6年時間補習,淩晨2點前沒有睡過覺,歷經數次失利後,終於在2001年拿到了維修執照,實現了自己的職業夢想,但過早地白了頭髮。

王曉凱2006年大學畢業後進入機務工程部,經過2年的勤務基礎實踐後,2009年考取維修執照一次通過。他從小受父親影響,臥室裏都懸挂著飛機駕駛艙的儀錶圖。他説,機務工作技術性非常強,有一輩子也學不完的知識。自己要做一名優秀機務,保障放行飛機安全。

1   2   3   4   5   下一頁  


 
標題圖片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