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新聞欄目

源遠流長的客家婚俗文化[組圖]

發佈時間: 2014-10-23 13:07:23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楊佳  |  責任編輯: 楊佳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浩浩蕩蕩的迎親隊伍。
浩浩蕩蕩的迎親隊伍。(攝于2002年) 中國網圖片庫 卓忠偉
 
  在地處江西省南大門的南康市是贛州市人口最多的縣級市,80萬人口中有90%以上的人是屬客家人,而他們當中又幾乎都是生活在農村,加上相當部分的村寨遠離都市,與外界接觸相對較少,一些人情事物中的大凡好事、人文古俗都一直維持著上千年、甚至於幾千年前的歷史民風古俗,客家婚俗就于其典型的客家人自己的歷史民俗文化留傳下來。
  當地的一些青年姑娘和大小夥子們到了婚育年齡後,往往都是有父母親先托媒人到臨近的村莊裏物色好對像(一般都是指男方),並安排好雙方、包括父母親的見面時間和地點,也叫“看妹仔”,男女雙方若有意,就由媒人牽頭約女方到男方家“探家”,待雙方都中意後,再相互確定成親的準確日子(本地稱之為打日子)。就算男女青年是自由戀愛,托媒相親這一關也是必過的,而且一般都是上半年説親,年末時娶親。

  據了解,每年的春節前兩三個月時間和第二年的正月是客家青年姑娘、小夥子們結婚嫁娶最頻繁的時間,這裡的青年小夥們要麼把媳婦娶回家過年,要麼正月年頭時娶回家好協助抓春耕,為來年生産做好準備,要麼就乾脆把娶親的日子定在花朝日的那天(俗傳農曆二月十五日為百花生日,稱為花朝),因這一時段正處農事閒適的大好時機,允許人們從容地沿襲各種風俗,把婚禮辦得歡歡喜喜,趣味縱生。選在花朝日青年男女們更是願意在這個百花齊放、美麗而富有詩意的日子裏,與自己的心上人結為百年之好。

  客家青年結婚一般是三天的時間,第一天當地稱之為“暖轎酒”,這天一大早,新郎家就會把新娘家操辦婚宴所需要的魚肉、三牲和一隻活雞公雞等物品放在“桿盒”裏(木製的盒子),再擺上一些長青樹枝後,由“腔郎”(抬嫁粧的人)抬到新娘家,然後人先回來,“桿合”就在新娘家以備第二天裝嫁粧用,而男女雙方的親戚朋友都是在這天前來賀喜。結婚這天叫“回房”,新娘這天一起床就會把自己精心梳粧打扮一番,大人們同時也會安排她長時間的沐浴,意思是説把一生中的諱氣全部洗掉,下午便坐在閨房床沿上等待新郎來娶親,此時新娘的長輩會到跟前一邊哭、一邊教育女兒到了婆家後要孝敬公婆、尊老愛幼、夫妻恩愛、一家和睦相處,同時姐妹們也會與其相伴大哭以示惜別,也表示越哭越親(當地稱之為哭嫁),時不時還會有親戚前來“陪哭”,簡直是場“哭藝”表演,而親朋好友們會在這時紛紛給新娘“攢腰包錢”(把錢裝在用紅布做成的袋子裏),“攢腰包錢”越多表示姑娘在娘家人緣越好,越討人喜歡。最後頭蓋紅巾由娘舅背著送到新郎的接親車上(表示生活紅紅火火),並一路吹吹打打、熱熱鬧鬧地讓新郎娶回家去。婚後第二天叫“送客日”,即由新郎新娘把客人們逐一送走,這天吹嗩吶的喇叭手會以一曲長達近半個小時的結婚圓滿曲宣告成功,新的生活又將重新開始起程。

1   2   3   4   5   下一頁  


跳轉到

 

/ 8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