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礦業協會礦泉水委員會秘書長李平
近段時間以來,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加強了對飲用水市場的監督力度,對桶裝水展開多批次抽檢。對此,北京市礦業協會礦泉水委員會秘書長李平表示,加強對銷售渠道的監管,有利於消費者的飲水安全,而控制好桶裝水生産源頭的安全,對於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更重要。
李平説,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桶裝水市場開展大規模監督抽查,對於北京市的桶裝水企業是一個好消息,一方面可以幫助企業對市場上的産品進行監督,並提供可靠的檢測報告;另一方面,也將加快行業的洗牌,淘汰一些生産條件、安全指標不達標的小企業,對大型水企是一種利好。
李秘書長介紹,北京市近年來對飲用水十分重視,每年關於瓶、桶裝水的檢測費高達幾千萬元,抽檢不合格的産品主要為菌落總數超標。
菌落總數是指每毫升液體中所含細菌的總數,是反映飲用水衛生品質狀況的重要指標,菌落總數的標準值為點20cfu/ml,菌落總數含量的高低表明飲用水受微生物污染的程度。
“目前,消費者對於桶裝水基本上是‘談菌色變’。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就像酸奶中有益生菌、大醬發酵需要曲子(一種用來發酵的菌)一樣,水中本來就存在一些原生菌,只要不含有沙門氏菌、致瀉大腸埃希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氏菌等致病菌,基本上就沒有問題。”
對於消費者關注的菌落總數問題,李秘書長解釋道,“部分菌落總數超標的桶裝水,有可能是由於運輸或儲存不當等不可控因素對産品造成了二次污染,也有可能是抽到了小作坊貼牌生産的假水。如果屬於二次污染和假水問題,就不應由生産企業買單,否則對企業和行業都是一種傷害。”
對此,李秘書長建議,産品衛生指標被抽查不合格後,應該在第一時間封存生産廠家同批次産品並進行復檢,如復檢産品合格,就要追查流通環節是否出現問題。“發現問題,應該控制源頭,源頭安全了,再來控制流通。加大對流通領域産品的打假力度,讓造假者沒有生存空間。”
同時,李秘書長還建議,可以以政府名義培訓駐廠品控人員。“品控員直接駐廠監管,有利於政府對産品源頭的監管。企業的品控員定期輪換,對於不具有生産條件的小企業,品控員有權向相關部門申請對其關停並轉。”
據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與風險評估中心檢測人員介紹,通過2011至2014年三年間對北京市市面上1375個樣品進行檢測,其中1143個檢測樣品合格,總體達到90%以上合格率,水源總體比較優質。對此,李秘書長表示,這説明北京市場上的桶裝水是安全的,消費者可放心飲用,不必“談水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