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拍攝的重慶市大足寶頂山供奉“對面佛”的亭前古老的石板路。據穆氏家譜記載,當年穆源遠隨“湖廣填四川”的浪潮,從貴州遷來時便居此地。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千手觀音進行了明代以來第二次粧金,與第一次粧金相隔178年,由當時大足寶頂住持僧人與當地民眾會首黃成先、穆源遠、劉成彰等約定,籌集資金對千手觀音進行貼金粧飾。工作人員找到了會首穆源遠的後人,通過穆氏家族的遷徙、發展歷程,找到了大足寶頂山從明末清初的荒廢走向復興的歷史大背景——“湖廣填四川”。新華社發(羅國家攝)
6月18日拍攝的重慶市大足寶頂山供奉“對面佛”的亭前古老的石板路。據穆氏家譜記載,當年穆源遠隨“湖廣填四川”的浪潮,從貴州遷來時便居此地。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千手觀音進行了明代以來第二次粧金,與第一次粧金相隔178年,由當時大足寶頂住持僧人與當地民眾會首黃成先、穆源遠、劉成彰等約定,籌集資金對千手觀音進行貼金粧飾。工作人員找到了會首穆源遠的後人,通過穆氏家族的遷徙、發展歷程,找到了大足寶頂山從明末清初的荒廢走向復興的歷史大背景——“湖廣填四川”。新華社發(羅國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