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新聞欄目

滄州大力推進渤海糧倉項目 濱海鹽漬區收穫棉花

發佈時間: 2014-05-08 06:25:5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韓琳  |  責任編輯: 亨德爾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5月7日上午,20多家媒體記者來到滄州市政府,就“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的推進情況採訪了滄州市委常委、副市長賈發林及滄州市政府科技局相關領導。(中國網 韓琳 攝)



中國網5月8日訊(記者韓琳) 由中科院組織的“渤海糧倉採訪活動”昨天上午繼續在滄州市採訪,來自北京的18家中央媒體和部分地方媒體的記者先來到滄州市政府,滄州市委常委、副市長賈發林和滄州市政府科技局領導在介紹滄州市推進渤海糧倉項目的情況時表示,滄州市將在10個縣(市)建立精品示範區,重點實施“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著力開展技術、種子、示範、推廣“四項工程”,力爭到2017年全市推廣面積達到500萬畝,實現增糧5億公斤。

據介紹,滄州市作為“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項目發源地和實施的核心區,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項目的組織實施工作,自2012年項目立項以來,成立領導小組,研究通過了《關於推進“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項目的實施方案》。方案提出,滄州市將在10個縣(市)建立精品示範區,重點實施“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著力開展技術、種子、示範、推廣“四項工程”,保證今年全市推廣面積達到50萬畝,力爭到明年達到100萬畝,2017年達到500萬畝,實現增糧5億公斤。

賈發林表示,滄州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動員大會,把任務分解到10個縣市,責任到人,層層簽訂責任狀;同時,著重加強示範、引導的機制建設,將組織召開現場觀摩會、經驗交流會,建立完善項目區市、縣、鄉、村技術推廣體系,實行科技特派員選派機制,發展專業種植合作社25家、種糧大戶和家庭農場50家;在南皮組建渤海糧倉種子經營公司,探索利用利益機制在種子補貼等方面的做法,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項目示範推廣新機制、新體制。

記者們隨後來到中科院南皮站海興示範區採訪。記者們看到,一條馬路把大片原野分成兩兩半,兩邊景象有很大差異。馬路東面是原始的荒野,地面上除了低矮的雜草外,裸露的泥土呈現出斑駁的白色,讓人不由得想到古詩中寫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色,但是沒有牛羊,能見到的卻是白色的鹽鹼地。據了解,此處由於靠近海邊,泥土中的含鹽量達到千分之八,春天雨水季節因返鹽,鹽分更高達千分之20。當地一位農民告訴記者,以前,這裡以前幾乎什麼也不長,只有少量雜草。而馬路西邊,卻是另外一種景象:地面修整的非常平整,一塊塊的地上要麼長著灌木,要麼長著草本植物,即使是完全裸露的泥土,也只是真正的土色,並沒有白色的鹽鹼。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小京介紹説,中科院南皮試驗站與海興縣政府合作在這裡建立了100畝的的濱海鹽鹼地高效利用示範區,他們按照“適鹽治鹽,以鹽治鹽”的原則,利用“冬季鹹水結冰融水入滲技術”等技術手段對土壤進行改造,使土壤中的含鹽量降低到千分之三左右。與此同時,他們在這裡栽種了一些適鹽植物和經濟植物,如檉柳、甜菜、棉花、油葵等等,取得了可觀的成效,其中棉籽産量達到了246公斤每畝,油葵産量達到182公斤每畝,甜菜達到每畝5噸的産量。

“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是由中國科學院在環渤海中低産田糧食增産研究基礎上提出的國家重大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由中科院、科技部聯合河北、山東、遼寧和天津實施。其中河北項目的濱海平原區主要包括滄州的黃驊、海興,唐山的唐海等縣市。

中科院南皮生態農業試驗站經過長期的研究摸索,首次提出濱海鹽漬區鹹水結冰灌溉理論,建立了鹹水結冰灌溉定額方程、構建了基於鹹水結冰灌溉改良濱海鹽鹼地的作物種植模式,系統開展了鹽鹼地改良利用與中低産田糧食增産、水資源高效利用與鹹水灌溉、抗逆植物品種選育與高産優質農産品生産等創新的理論與技術研究及相關農業高新技術的示範工作。

山東省海興縣濱海鹽漬區,經過改造的鹽鹼地種上了檉柳等經濟林木。(中國網 韓琳 攝)

1   2   3   下一頁  


跳轉到

 

/ 6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