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圖生活

劉冰:用戲曲講好中國故事 堅定文化自信

發佈時間: 2017-10-31 15:31:25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倫曉璇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劉冰京劇《貴妃醉酒》劇照。(本人供圖)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 十幾年前的那個暑假,只要父母前腳剛出家門,剛剛迷上戲曲的劉冰便偷偷在家裏有模有樣的唱起了京劇《蘇三起解》。

那年,他剛讀初中。

那年盛夏,劉冰經常搬著小板凳去家附近廣場上的涼亭坐著,聽老票友們敲鑼打鼓、吹拉彈唱,學著他們哼著調調,端著架勢起個范兒。誰能想到,這一學,他便想學一輩子。

今年,劉冰28歲。

轉眼間十餘年過去了,劉冰已從涼亭中的小小少年成長為戲曲舞臺上的當家花旦。穿上戲裝,他風情萬種,落落大方,雲卷雲舒,顧盼自然。卸了裝扮,他是眉目清秀的書生,不驕不躁,不慍不火,進退有度,彬彬有禮。

“我不挂帥誰挂帥,我不出征誰出征。”一曲《穆桂英挂帥》,劉冰一開嗓,甘甜如露的嗓音能唱出不卑不亢的錚錚傲骨,年紀輕輕卻能彰顯英雄的道義與擔當。

梨園尋夢,劉冰被豫劇大師馬金鳳先生、京劇大師梅葆玖先生讚曰為:“梅門馬派、戲曲新秀”。“中國最美男旦,他代表著中國戲曲界的未來和希望。”這,是所有觀眾對劉冰的深切共識。

給點陽光就燦爛,沒有陽光自燦爛

學習一門比自己年代還頗為久遠且並不流行的戲曲藝術,劉冰的父母第一個站出來堅決反對。“小小年紀怎麼就唱上這种老掉牙的東西了。”比起傳統文化藝術,父母其實更希望劉冰能學習像鋼琴、舞蹈、音樂這樣屬於“90後”孩子的時髦玩意兒。

畢竟在劉冰的家鄉湖北襄陽,許多人都認為,掌握一門大眾的才藝要遠比唱戲這種小眾藝術更有出路。

“你不讓我幹我偏要幹。”面對父母極度的排斥與打壓,從小喜歡不走尋常路的劉冰並不買賬,沒有溫厚的土壤,他決定自己培養自己。

通過電視和書籍,劉冰開始慢慢了解戲曲文化的魅力,從最先認識的京劇開始,到河南的豫劇、安徽的黃梅戲,再到江浙的越劇、廣東的粵劇……正如崑曲《牡丹亭》所唱的那樣,“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這戲曲世界的大門一打開,劉冰便深陷其中如醉如癡。

帝王相將、才子佳人、英雄壯士,一個角色演繹一段故事,一台戲曲傾訴一一個時代。歷史時空的穿越與對話,無不讓劉冰感到新奇。每次去廣場上的涼亭聽戲,劉冰都要跟老票友們學上兩句發聲,或是學習幾個基本的形體動作。雖然老師有些業餘,但他覺得有人肯教他就是最大的幸運。

生得一副好嗓子,加之自己的努力勤奮,劉冰在家鄉的各種戲曲大賽、歌曲大賽中都拔得頭銜。“瞧不上唱戲的。”這曾是他最不願聽的話,為了證明自己,他以第一的成績的考上了湖北的戲曲專業院校。然而,這個喜訊劉冰並不知道,他心心唸唸的錄取通知書被父母藏起來,悄悄地撕了。“等知道自己考上後,我已經不能去了。”父母以這樣強硬的方式把劉冰的戲曲夢撕得粉碎,為了表示抗議,他連續兩天兩夜不吃不喝。但是無奈之下,劉冰還是不得不聽從父母的安排去學習了播音主持專業。

即便這樣,他對戲曲的熱愛依然不減,還是經常跟著師父苦練技藝。經過人介紹,劉冰結識了京劇大師尚小雲先生的弟子京劇名家彭守正,啟蒙正式開始了專業學習京劇。

2008年,劉冰成功考上中國戲曲學院,迎來了戲曲人生的轉捩點。

“直到我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我父母對我的態度都沒有轉變。”回想起那漫長的追夢時光,劉冰為自己總結了一句座右銘,那就是:給點陽光就燦爛,沒有陽光更燦爛。

“我的命運自己主宰的,並不受其他人所左右。今天就是最好的時代,年輕人一定要認清自我,不能像憤青一樣去一味的埋怨社會與環境,這些都是你自己可以改善調節的。”劉冰説。

移步不換形,幽默不惡搞

2011年,劉冰在中國戲曲學院求學期間,在有著300年曆史的北京正乙祠戲樓出演京劇《梅蘭芳華》,並在戲中飾演年輕時的梅蘭芳先生,轟動一時。據説他往梅先生塑像前那麼一站,便讓眾人驚為梅先生在世。2012年大學畢業,學校為劉冰舉辦了“梨園尋夢”個人藝術專場,這也是學校建校以來第一次為學生舉辦個人專場。

如今,劉冰已成為活躍在中國戲曲舞臺上的青年戲曲演員,他用特殊的方式傳播傳承戲曲文化,並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表演形式,傳承與傳播著戲曲藝術。

“作為一名當代青年,我有責任有義務講好中國故事,演好中國故事。”在劉冰看來,讓更多的青年人了解中國歷史文化,從而樹立文化自信,是他肩上的責任和義務。

傳統文化自帶魅力,怎麼樣用當代人的語言去描述戲曲背後的故事,讓“90後”甚至是“00”後的青少年了解戲曲甚至喜愛戲曲,一直是劉冰努力的方向。“你不僅要演古人像古人,更要拿古人好的思想來影響今人。”在傳統的戲曲中,劉冰經常將當下時興的語言,相聲的包袱,以及電影門類的手法融入到戲曲創新中,處理戲曲舞臺藝術的表演。

移步不換形,幽默不惡搞。劉冰説,我們當代演員絕對不是固守的,要能捕捉到時代聲音。2013年,劉冰創辦了蘭鳳劇社,並組織了少兒明星藝術團,希望能給小朋友們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更多地傳授給他們戲曲文化知識,讓戲曲的小種子能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

平日裏,劉冰將擠出的時間全部留給他的“孩子們”,授課排練,帶他們演出為他們爭取機會。課堂下,孩子們稱呼劉冰為大哥哥,課堂上,劉冰則只有“老師”這一個稱呼。“只要你踏上臺毯,你就必須入戲,言行舉止必須符合戲曲舞臺的規矩,這是對戲曲表演最基本的尊重。”

無論何時,都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兒

説起“蘭鳳劇社”名字的由來,劉冰必須提到一個人,那就是豫劇大師馬金鳳先生。“我的師父馬金鳳是梅門弟子,所以我就取了梅蘭芳的蘭字和馬金鳳的鳳字,有梅門馬派之意。”

2009年3月,劉冰參加了央視《藝術人生》的節目錄製,他的表演天賦深得馬金鳳喜愛。2012年,在京劇大師梅葆玖先生的見證下,劉冰正式拜師馬金鳳先生。至此,劉冰開啟了他全新的藝術之路。

記得初到馬金鳳的家中,劉冰著實被老師的生活狀態震撼到了。一位將近九旬的老人與許多年輕人一樣喜歡追劇上網,緊跟時代潮流,只為了學習好現代戲怎麼演,從而更好地塑造戲劇中的人物形象。活到老學到老,對藝術永無止境的極致追求,是馬金鳳在不經意間給劉冰上的第一課。

從那時起,劉冰便跟隨老師一起在全國各地進行演出。“親臨大師,親近大師,看她在舞臺上的表演,聆聽她在生活中的語言,觀察她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真的很是受用。”

有一次馬金鳳被邀請去鳥巢參觀,劉冰陪她在鳥巢門口休息。迎面走來一位蓬頭垢面,身挎廢品筐的拾荒者,他站在馬金鳳先生的身邊,既緊張又激動地説:“您是馬老師吧?我們家好幾代人都喜歡聽您的戲,今天可算見到您了。能跟您拍張照片嗎?”

拾荒者的話音剛落,馬金鳳想都沒想,伸出手招呼他,“來來來,照吧!”

“那我回去拿個相機,您得稍微等我一會兒。”徵得馬金鳳的應允後,拾荒者趕緊跑回家去。

就這樣在原地等了半個小時,劉冰還不見拾荒者的身影,便詢問老師還要不要等,馬金鳳一點沒猶豫,堅定的答道:“等!”

終於,拾荒者抱著相機大汗淋漓地跑回來了。就在劉冰拿起破得好像要散架的相機定格拍照時,他的眼睛突然濕潤了。“什麼是真正的人民藝術家?這才是真的人民藝術家!”劉冰説,馬金鳳老師就是他從藝一生的標準,無論何時,都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兒。”

在文藝界,劉冰結識了許多像梅葆玖、六小齡童這樣的大家。“在我們行走的過程中,這些前輩們的言行舉止在不斷的影響青年人,歌頌樹立英雄人物和楷模,他們就算其中一個!”

“一個人一輩子能幹好一件事就不容易,劉冰你一定要堅守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六小齡童老師的囑託劉冰始終不敢忘記。劉冰説,唱戲這件慢條斯理,付出得多回報的少的事業,他會一直走下去

1   2   3   4   5   下一頁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