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國家發明獎獲得者山東禹王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錫潛(左二)在集團展廳制藥廳為參觀嘉賓介紹企業情況。(圖文/程新)
近日,地處魯西北禹城市禹王總部傳出喜訊:禹王近期新培育出一種“無渣豆漿豆”,做豆漿沒有豆渣,大大提高了大豆的利用價值和産品品質。禹王用實際行動在踐行著為自己確立的“讓中國大豆為人類帶來安全、放心和健康的生活”的使命。禹王便是在堅守當下中書寫著中國大豆的歷史,書寫著中國大豆締造民族品牌的歷史。
作為德州市乃至山東省已經擁有眾多自主品牌、特色品牌和國際化品牌的重點企業,作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非轉基因大豆蛋白及其原料加工基地的山東禹王集團(以下簡稱“禹王”),産品還包括:非轉基因大豆深加工的、具有各種不同功能的、自有智慧財産權的幾十種産品。禹王是農業産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全國食品工業優秀龍頭企業、中國大豆蛋白協會理事長單位、全國首批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堅守本真、逐夢品質的禹王,從一開始它的品牌之路就是一條伴隨著與民稼穡、與國休戚,充滿著跌宕起伏、曲折坎坷的荊棘之路。
面對“內憂外患” 打造“中國大豆”國際品牌勢在必行
一顆小小的大豆,處於環環相扣的産業鏈的起點,它與食品加工、養殖業、化工、醫藥等行業的物價波動相關。作為中國糧食市場開放的“先行者”,它關乎中國農民的生存、關乎民族産業、更關乎國家糧食和民生根本,世界大豆市場,是一場沒有硝煙的“豆”爭。
自2001年我國加入WTO、2001年取消大豆進口關稅和配額限制之後,國外大豆潮水般涌入中國,2005年我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國內大豆業不會忘記2004年之痛,民族大豆産業遭受重創,壓榨行業虧損,國際糧商趁機兼併中國大豆加工骨幹企業,控制了我國大豆採購權。隨著進口“轉基因”大豆如潮水般涌入國內市場,我國的天然“非轉基因”大豆産業逐漸淪陷,主産區的大豆加工企業生産基本陷於癱瘓,中國大豆面臨被淘汰出局而趨於滅絕的困境,對我國農業結構調整和社會穩定以及國家糧食安全産生重大的威脅。愈演愈烈的大豆産業危機已成為一場真正的“糧食戰爭”。
鋻於國外轉基因大豆高油含量和轉基因的特色,禹王集團總結了25年探索的經驗,堅定的提出:“走模倣的路線是行不通的,必須走一條和國外差異化的路子!”
2004年,禹王集團董事長劉錫潛正式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打造“中國大豆”國際品牌的設想。所謂“中國大豆”包括三個方面的內涵:第一個是“天然基因”,即中國大豆是天然生成,歷經千年種植而自然優選出的優質資源,從根本上保障了食品安全;第二個是“高蛋白”,中國非轉基因大豆富含蛋白質;第三個是“食用”,中國大豆食用消費量全世界第一,伴隨著國際上對大豆食品保健作用的逐步認知,世界食用大豆及大豆食品的需求量呈快速增長趨勢,食用大豆市場發展空間較大。打造“中國大豆”國際知名品牌,主要是面向全世界食用大豆市場,以期保持中國大豆産業的獨立性和競爭性。
首倡“天然基因” 讓“中國大豆”回歸本真
——“‘天然基因’不僅僅是簡單的名稱的改變,其本質是內心底氣的改變,是創新思路的改變,是根本和徹底的改變。” 2014年10月10日,在廣西南寧召開的中國品牌農産品聯盟籌備會上,“中國大豆”品牌的提出者、禹王集團董事長劉錫潛,正式提出“天然基因”新概念。
劉錫潛闡述了使用“天然基因”這個概念的四個重要意義:一是利於消費者建立更清晰的品牌認知。“天然基因”比“非轉基因”更容易與“轉基因”相區別,更能正本清源。二是利於中國産業自信的建立。改名為“天然基因”,是恢復中國大豆在世界市場地位的應有尊嚴,是中國産業的自信。目前全球大豆的四大主産國中,只有中國還在堅持種植“天然基因”大豆。三是利於中國農業和中國大豆産業的振興和發展。中國大豆的競爭力在“天然基因”和“高蛋白”,而不是在“轉基因”和“高油”方面。“天然基因”能夠更直接、更清晰地明確“中國大豆”的品牌訴求,提升品牌價值和國際地位,跳出和國外“轉基因”大豆惡性競爭的圈子,變被動為主動,真正達到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和農民增收的目的,最終振興中國大豆産業。四是利於中國自主創新的勇氣與實踐。提高農作物産量,提升農産品競爭力需要不斷創新。在“天然基因”的傳統道路上,我們同樣會走出自己高産優質的路子來。禹王也已經培育出了畝産300公斤的高産大豆,而且正在持續進行更高目標的高産栽培實驗。
劉錫潛明確表示:打造“天然基因”、“高蛋白”的“中國大豆”國際品牌,是中國大豆産業的出路。在這個過程中,禹王將堅定地走“天然基因”的路線,致力於“天然基因”走向世界,致力於“中國大豆”成為中國農産品品牌的典範。
躬身實踐 讓天然基因大豆從案頭走到田頭
本世紀初中國大豆全線崩潰,當年蛋白廠很多都虧損了,禹王在這次危機轉机型做起了大豆蛋白原料——低溫豆粕,自主研發的低溫豆粕,使蛋白收率比原來提高了十多個百分點,大幅度提高了中國蛋白産品的市場競爭力,挽救了受國外擠壓瀕臨破産的整個中國蛋白行業。
早在2003年,中國放開了轉基因大豆的進口。由於國內種植的仍然是傳統大豆,而傳統大豆的出油率比轉基因大豆低很多,憑藉著高出油率,轉基因大豆便很快佔領了中國市場。價格高、出油少的國産大豆更難被豆油加工企業問津。
面對中國大豆的市場不景氣,劉錫潛並沒有放棄,他潛心研究,不斷創新開闢出新的道路。“轉基因大豆含油量高,我們的大豆含油在18或19個,出油率在17-18個,他們20多個,那麼經濟價值就不一樣了,大豆本身的經濟價值就是含油率高,油就比豆粕強,那就使我們的大豆和國外的大豆相比沒有競爭力。然後我就在想,一定要把中國大豆保住,因為大豆原産地是中國的,全世界大豆都是從中國出去的。如果中國大豆沒有了,何談保護呢?”
面對嚴峻的市場,劉錫潛意識到要轉變經營模式,走産業化道路。雖然轉基因大豆含油高,但“中國大豆”具有“非轉基因”、“高蛋白”、“食用”三個內涵。“我們不與他們進行正面競爭,我們要打造非轉基因高蛋白中國大豆。”
擔任全國人大代表十年期間,劉錫潛每年都圍繞“努力打造‘中國大豆’國際品牌”提出提案和建議。“試想如果有一天我們沒有了中國大豆,而國外又不給我們出口大豆,我們的糧食安全還有保障嗎?如果一畝地用於種大豆和配料(玉米等)養牛可獲得2.5公斤的蛋白,而同樣一畝地用於種大豆加工分離蛋白可獲得38公斤蛋白。禹王年産大豆蛋白 10萬噸只需耕地263萬畝,若通過種大豆和配料養牛生産同樣數量的牛肉蛋白需要耕地4000萬畝,這樣可節省耕地3737萬畝。3737萬畝是什麼概念?接近於一個廣東省的耕地面積。”劉錫潛利用精確的數字和清晰的思維,給記者計算著。
劉錫潛説,現在食品安全是人們普遍關注的事情,作為非轉基因大豆倡導者,禹王近幾年一直在致力保護中國大豆。禹王在東北建立了270萬畝的種植基地,保證了禹王生産原料的純凈性。從大豆種子到餐桌,禹王確保讓老百姓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