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圖 片>看中國>

【走進聊城革命老區】 范築先:裂眥北視,決不南渡

支援←→鍵翻頁 發佈時間:2017-06-1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趙娜 | 責任編輯:趙娜

聊城范築先紀念館。中國網 董寧攝影

中國網訊 (記者 董寧)6月13日,2017聊城革命老區媒體行活動正式啟動,首站來到聊城范築先紀念館。

范築先紀念館坐落于古城中心光岳樓北大街路東,為倣古式庭院建築。1988年,為紀念抗日民族英雄范築先,弘揚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而修建。館內設施主要有展廳和紀念碑。范築先紀念館坐落于古城中心光岳樓北大街路東,為倣古式庭院建築。1988年,為紀念抗日民族英雄范築先,弘揚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而修建。館內設施主要有展廳和紀念碑。展廳的主廳和副廳之間分別建有八米的長廊。庭院中心矗立著“民族英雄范築先殉國處”紀念碑,正文是鄧小平同志在1986年7月9日親筆所題。展廳外懸挂著梁漱溟題寫的“范築先烈士紀念館”木刻橫匾。現在范築先烈士紀念館已成為向大眾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場所,參觀瞻仰者絡繹不絕。

范築先 (1882-1938),原名金標 ,又名奪魁,字竹仙。山東館陶 (今屬河北省)人,著名民族英雄、抗日愛國將領。1904年,加入北洋軍第四鎮,當備補兵、副兵、正目。後調入天津北洋陸軍講武堂炮兵科深造,以優秀成績畢業。後被提升為哨官、炮兵連長。深感民族危機嚴重,清政府腐敗無能;喪權辱國,漸發民主主義革命的思想,立志富國強兵,建立民國。因此,擁護辛亥革命。1913年後,任中央陸軍第四師炮兵營長、補充團長、師參謀長和第八旅旅長。後因厭惡軍閥混戰,拋棄高官厚祿,辭去第八旅旅長職,回鄉隱居,更名“竹仙”,傚法古代志士仁人,企圖追求探索一條振興國家的道路。1926年,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毅然復出,投入馮玉祥部下,更名為築先,表示其革命的決心,被馮委任為高級參議、漢中鎮守使署參贊。1936年,升任山東省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保安司令兼聊城縣縣長。1937年“七七”事變後,任山東省第六區遊擊司令員,在共産黨的幫助下,發動民眾建立抗日武裝,保家衛國。同年10月下旬,日軍進犯黃河北岸,山東省主席韓復榘電令撤退,為其斷然拒絕。並在聊城主持部下開會,通過了給全國抗戰軍民的通電,被全國各大報轉載。通電中説:“裂眥北視,決不南渡。誓率我遊擊健兒及武裝民眾,以與倭奴相週旋。成敗利鈍,在所不計,鞠躬盡瘁,亦所不惜。”

中共魯西北黨組織和范築先親密合作,共同開闢了魯西北抗日根據地。范築先成立了20多個縣的抗日政權,親自主辦軍事、政治幹部訓練班,組建了許多抗戰群眾團體,出版了《山東人》 、 《抗戰日報》 、《先鋒月刊》 、 《戰線》 等刊物,使魯西北成為堅強抗日堡壘,為開展平原遊擊戰爭創造了經驗。

同年11月,日軍騎兵偵察隊從臨清竄來聊城,他率部隊到梁水鎮埋伏,在梁水鎮和聊城西門外及後來的柳林鎮大界牌打得日軍落花流水。1938年3月,徐州會戰期間,為阻止日軍南下,率抗日部隊兩次攻入日軍據守的范縣,後又攻克濮縣,殲滅許多日軍。雖已年近花甲,但每戰必身先士卒,帶頭衝鋒殺敵。1938年7月,在東阿縣黃莊阻擊日軍運輸隊,斃敵數十人,繳獲滿載大米的汽車13輛及其他軍用器材。8月,為牽制日軍進攻武漢,聊城部隊組織了濟南戰役,一度突入濟南市。其次子,青年抗日挺進大隊長范樹民在濟南戰役中光榮殉國。為表示與日寇血戰到底的決心,把年僅20歲的二女兒范樹琨任命為挺進大隊隊長,並先後將長子、長女、三女兒都送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表現了忠於民族,誓死抗日救國的愛國精神。11月,日軍調集大批部隊,從濟南出發,進犯聊城。14日,日軍將其所部七百餘人包圍在聊城。他率部應戰,打退了日軍多次進攻。15日,日軍在得到大批增援部隊後強行攻擊,雙方血戰多時,他手臂負重傷,裹傷再戰,終因敵眾我寡,城門被日軍攻破。親率余部與日軍展開激烈的巷戰。戰鬥中。身受重傷,自戕殉國。范築先殉國後,國共兩黨都為其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

范築先將軍壯烈殉國的消息傳出後,舉國痛悼。12月13日,重慶舉行追悼大會,朱德、彭德懷、吳玉章、董必武以及蔣介石分別送了輓聯。朱德、彭德懷送的輓聯是:“戰事方酣,忍看多士傷亡,顯其忠勇;吾儕尚在,勢必長期抵抗,還我河山。”吳玉章、董必武送的輓聯是:“三友見精神,松道遒,竹身直,梅花亦自清高,格老氣蒼,直到歲寒全晚節;一門盡忠義,夫殉職,妻為民,子女都稱勇武,頑廉懦立,共紓國難紹遺風。”蔣介石送的輓聯是:“碧血為山河,百里危城留與社會樹模範;浩氣存天地,韆鞦青史合為民族表英雄”。國民政府還“特令褒揚”,“通令全國下半旗三天”。

1  2  3  4  5  6  7  8  9  >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産品付費下載。 購買請撥打 010-88828049 中國網圖片庫諮詢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