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圖 片>看中國>

柏林戲劇節首度來華[組圖]

支援←→鍵翻頁 發佈時間:2016-06-2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劉楨珂 | 責任編輯:劉楨珂

    2016年6月至7月,德語區一年一度最重要、規模最大的戲劇藝術節——“柏林戲劇節”將首次來到中國。“柏林戲劇節”每年都會選出十部“最值得關注”作品,今年將有三部2015“最值得關注”劇作——《共同基礎》《約翰•蓋勃呂爾•博克曼》《等待戈多》加盟國家大劇院第二屆國際戲劇季。6月20日,柏林戲劇節新聞發佈會在歌德學院召開,來自國家大劇院、歌德學院、柏林戲劇節的相關嘉賓,共同介紹了此次柏林戲劇節中的精彩看點。

“柏林戲劇節”劇目亮相北京

展現當代德語戲劇品質與魅力

    2016年6月10日至9月24日,由國家大劇院主辦的第二屆國際戲劇季再度與觀眾相約,在107天的時間內奉上13部國內外戲劇佳作。其中,“中國原創”、 “柏林戲劇節”、“致敬大師”以不同的視角,共同構成了此次國際戲劇季的三大版塊。6月21日至22日,觀眾將迎來“柏林戲劇節”版塊中的首部劇作,由柏林高爾基劇院帶來的《共同基礎》。

    柏林戲劇節是德語國家最重要的文化盛會之一,也是與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和英國愛丁堡藝術節齊名的“世界三大戲劇節”之一,每年5月在德國柏林舉行,每次為期兩周。該戲劇節自1964年創辦以來,至今已連續舉辦53屆。作為德語戲劇界的頂尖盛會,柏林戲劇節每年都會用數月時間,從上一演出季的約400部新作中,精選出十部“最值得關注”的作品邀請參加柏林戲劇節。記者從發佈會了解到,2015年第52屆柏林戲劇節的十部展演之作,是由7位評委從德國、瑞士、奧地利的54座城市上演的379部戲劇中遴選産生——其中每位評委少則看了79部、多則看了128部作品,而最終僅有36部作品得以入圍最終討論環節。精選出的十部佳作中,有一半與戰爭、逃亡、流亡、難民、陌生感以及全球化進程中的責任等主題相關。

    6至7月間,將在國家大劇院上演的三部劇作《共同基礎》《約翰•蓋勃呂爾•博克曼》和《等待戈多》,既保留了柏林戲劇節在業內的專業品質,代表了德語區戲劇當今的面貌,同時也結合國內觀眾喜好,為大家真實的呈現出德國戲劇多樣性和當代性。此外,在“柏林戲劇節”版塊演出期間,柏林藝術節總監托馬斯•奧伯倫德、《共同基礎》導演耶爾•羅恩、《約翰•蓋勃呂爾•博克曼》導演卡琳•亨克爾、《等待戈多》導演伊萬•潘特列夫等藝術家們將齊聚國家大劇院,帶來導賞、演後談、及現場交流活動,為觀眾深度剖析作品,促進觀眾對德語戲劇的深入理解。

柏林戲劇節“最值得關注”劇作

探討當下社會現實問題

    此次參演國家大劇院國際戲劇季的《共同基礎》《約翰•蓋勃呂爾•博克曼》《等待戈多》三部劇目,雖然題材內容各異,但均是以德國特有的先鋒派表現形式來探討當下社會的現實性問題,具有極強的反思性和現實意義。其中,6月21日至22日由柏林高爾基劇院呈現的《共同基礎》曾在2015年柏林戲劇節中引發發眾多討論,是這三部當選作品中唯一的“原創劇本”和唯一的“紀錄劇場”,也是整個團隊採用“田野調察”的方法創作出來的全新劇目,從中可以看到歐洲大陸距今最近的戰爭——“前南斯拉伕戰爭”對當今的影響。“生活是最精彩的劇本”,在這部劇的結尾,觀眾將深刻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此劇主題雖然與巴爾幹戰爭和歐洲移民有關,但與中國的現狀也不無共通之處,如中國的城鎮化引發農村人口大量遷徙,他們如何融入新的環境,也將通過該劇引發新的思考。

    繼《共同基礎》之後,6月25日至26日,將由德國最大的戲劇院——漢堡德意志劇院重新演繹易卜生戲劇《約翰•蓋勃呂爾•博克曼》。這部劇作是易卜生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正是因為主題涉及個人主義集權而引發金融危機,讓這壇戲劇“老酒”有了新的韻味。中國2015年股市暴跌給不少人的生活帶來了變化,這部“現代戲劇之父”易卜生的經典之作,或許能帶給觀眾以啟迪。值得一提的是,此劇在2015年的柏林戲劇節中,一舉斬獲兩項評委會獎項。

    7月8日至9日,荒誕派戲劇大師塞繆爾•貝克特的經典代表作《等待戈多》也將以其獨特的面貌與北京觀眾見面。此戲是最為中國觀眾熟知的劇作,但在柏林德意志劇院重新演繹版本中,裏面沒有任何道具,該劇導演伊萬•潘特列夫、舞美設計馬克•拉莫特將用別具一格的舞臺設計——一個錐形的下沉舞臺,以及演員在錐形坑壁上追趕打鬧的場景,帶觀眾見識德國老戲骨的現場“鬥法”。國家大劇院 供圖

1  2  3  4  >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産品付費下載。 購買請撥打 010-88828049 中國網圖片庫諮詢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