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捫向陽橋,除了有三座塔式寶頂,兩端各有一個雙層翹檐的門樓,內裏廊道兩邊不再是簡單的木條凳,而是寬大的“美人靠”。整個橋體建造敦實牢固,廊檐做工精巧華美,有人把它形容成一條橫跨地捫河的飛龍。中國網圖片庫 王薇/攝影
“地捫”是從侗語音譯而來的地名,意思是“源源不斷的山泉”,這個侗寨位於貴州黎平縣茅貢鄉的清水江支流源頭。在黔東南重重的山谷中,這個偏遠的村落一直延續著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時光在這裡似乎有意放慢了腳步,讓這片近乎與世隔絕的世外田園完好地保存著侗族建築和民俗,成為侗族原生態文化的“活化石”。
相傳地捫侗族祖先原生活在珠江下游嶺南的水鄉澤國,秦漢時期為了逃避戰亂,溯江而上,幾經遷徙來到地捫這個地方定居後,勤勞耕作,豐産足食,人丁興旺,不久就發展到了一千三百戶,為了生存下來,後才分到茅貢七百戶,臘洞二百戶,羅大、登岑一百戶,因此,地捫為“千三”的總根,至今仍稱為“千三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