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看中國

神語者:鄂倫春族最後的薩滿[組圖]

支援←→鍵翻頁 發佈時間: 2015-10-13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知言 | 責任編輯: 倫曉璇




  薩滿,被稱為神與人之間的仲介者。 他可以將人的祈求、願望轉達給神,也可以將神的意志傳達給人。當薩滿身著薩滿服飾進行祭祀活動時,嘴裏説出的語言我們不能聽懂和理解,人們稱這種語言為——神語 。

    關扣妮,1935年出生在鄂倫春族倭勒河部落的古拉依爾氏族,15歲時成為族裏的薩滿,她是家族裏能追溯到並且有據可查的第15位薩滿。

    1953年夏,為了響應新中國“破除封建迷信”的號召,關扣妮與孟金福、趙立本、關烏力彥、關伯寶等薩滿一起,共同舉行了規模盛大的“告別神壇”祭奠儀式,成為鄂倫春族最後一批薩滿。如今的關扣妮致力於鄂倫春民族文化的傳承,被譽為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人。

    關扣妮老人現在一個人居住,每天早晨洗漱後都會在床上擺一擺撲克,看看今天是否順利,這已經成為了她的一種習慣。關扣妮育有一兒一女,兒子身體不是很好住在另一個村落,女兒在前幾年的車禍中不幸離世,這對關扣妮打擊很大。

    和許多鄂倫春老人一樣,關扣妮最愛吃的還是狍子肉麵湯,現在老人還經常自己下廚煮一碗麵湯。吃完午飯,關扣妮總愛做一些事情消磨時間,村裏的二姨帶來了很多的狍子皮,關扣妮就用自己從柞樹皮提取的燃料給這些狍子皮上色,上過色的狍子皮柔軟耐臟,而且不會被蟲子啃食。

    關扣妮老人的侄女叫關金芳,她與老人共同生活近10餘年,身後就是他們兩個人居住的房子,關金芳一直為鄂倫春文化的傳承而忙碌,她覺得關扣妮是他們鄂倫春族的一個代表,只是薩滿的傳承人一直讓她放心不下,她怕時間帶走的不止是老人的健康,還有鄂倫春族的靈魂。

    四月,大興安嶺的冰雪開始消融,碩大的冰排堆積在江邊,黑龍江呼瑪江畔,一場盛大的祭祀正在進行。關扣尼老人從她的居住地白銀納村來到呼瑪的黑龍江江邊,穿上鄂倫春族傳統服飾,準備開始一年一度的開江節祭祀活動。

    活動要在江邊撐起一條紅色的棉布,所有的環節都在這條紅布前進行,關扣尼老人每次都會親自來整理一下這塊撐起的紅布,以確保儀式能順利的進行。左右守護者為關扣妮老人穿上薩滿服,薩滿服最重的有二百多斤且不能自己動手穿著,兩個守護者一個站立一個單膝跪地,三個人的姿勢寓意為天、地、人之間的和諧,也反應了薩滿教對於自然的崇拜。

    關扣妮身著薩滿服在祭臺前敲鼓念詞。17歲就告別薩滿儀式的關扣妮(16歲就成為薩滿的關扣妮老人),在73歲那年為了文化的傳承再次披上了神衣,唱起了神秘而又古老的曲調。

    在做完一段祭祀儀式後,關扣妮老人坐在江邊稍作休息,今年八十歲的她體力已經不如以往。關扣妮再次站起時也是需要兩位守護者的攙扶才可以站起,這是一種習俗,就如同薩滿的衣服不可以自己穿戴一樣,象徵著人們對薩滿的敬畏。

    在神龍雕塑的映襯下,關扣妮再次敲擊羊皮法鼓,跳起薩滿舞,整個現場很安靜,大家都在默默的注視著她的一舉一動。祭祀儀式結束後,關扣妮老人帶領在場的人去江邊捧一些冰塊回來放到祭祀的柳條臺上,據説,捧的冰塊越大今年聚的財就越多。

    在場的所有人在搬完“聚財”的冰排後,圍繞著這堆冰排和關扣妮薩滿老人合影。今年的開江節祭祀活動結束了,關扣妮也將脫下她的薩滿服回歸平日的生活,只是,暫無傳承人的境況讓關扣妮老人和我們有些擔心,不知道鄂倫春的薩滿文化是否能傳承下去。

1   2   3   4   5   下一頁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産品付費下載。 購買請撥打 010-88828049 中國網圖片庫諮詢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