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鄉間形色各異的“土地公” 。中國網 林凡凡攝影
中國網2月14日訊(記者林凡凡)莆田位於福建省中部,這片411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三百多萬人,自古以來,地少人多一直是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農耕文明時代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以農業為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們對土地有著很深的依賴和感情,所以在莆田的鄉村,隨處可見供奉著土地公塑像的神龕,土地公的神龕前總是香火繚繞,虔誠的農人總是用高規格的儀式來祭拜自己的衣食父母。
“土地公”即“福德正神”,另有“社公”、“后土”等俗稱,莆田人祭祀土地公,源於農耕文明時代,舊時農民認為農田林果收成的好壞與土地神有很大關係,民間視土地公為財神與福神,很多人就把土地公迎進家裏祭拜,一般農家會在每月朔、望兩天,也就是初一和十五祭拜土地公。
在莆田的鄉間,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形色各異的“土地公”,他們有的較為簡陋,有的“裝修”豪華,這樣的差別與每戶人家的經濟實力有很大關係,然而即使是最簡陋的“土地公”,人們也會很細心的打理、很用心的祭祀。莆田鄉村雖然早已走出了農耕文明時代,然而祭祀土地公的習慣卻一直保留了下來。如今,人們祭祀土地公,更多的是表達自己對家人的祝福和對更加美好生活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