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宋元南戲的活化石——莆仙戲[組圖]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02-12

在鄉間戲臺上演出的莆仙戲劇團。中國網記者 林凡凡攝影
 

    中國網2月12日訊(記者林凡凡)春節期間,在福建莆田的鄉村經常可以看到巡迴演出的戲班。他們用簡單的道具、多彩的粧容、還有當地人熟悉的鄉音,在鄉間的舞臺上演繹著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這樣的表演,常常能吸引眾多的觀眾,不論男女老幼,只要一聽到有戲班演出,就像聽到召喚一樣,迅速的匯聚到一起。戲臺上,表演美輪美奐,戲台下,觀眾則聽得如癡如醉。這種極具地方特色的戲劇就是有“宋元南戲的活化石”之稱的莆仙戲。

莆仙戲是福建的古老劇種之一,莆仙戲原名“興化戲”,流行于古稱興化的莆田、仙遊二縣及閩中、閩南的興化方言地區。其戲班足跡遍及福州、廈門、晉江、龍溪、三明等地市和海外華僑聚居地。據考證,它是在古代“百戲”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

據史料記載,西晉至南北朝中原地區戰禍連綿,中原百姓大批南遷福建,當時盛行的中原"百戲"亦隨之傳入福建莆仙。並形成了在語言,唱腔和表演上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戲曲聲腔。它表演古樸優雅,不少動作深受木偶戲影響,富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其唱腔豐富,綜合了莆仙的民間歌謠俚曲、十音八樂、佛曲法曲、宋元詞曲和大曲歌舞的藝術特點,用方言演唱,具有濃厚地方色彩,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戲音樂元素,被譽為“宋元南戲的活化石”。

據當地一位莆仙戲演員介紹,莆仙戲現存傳統劇目有五千多個,其中保留宋元南戲原貌或故事情節基本類似的劇目有八十多個。如《琴挑》、《葉李娘》、《狀元與乞丐》、《江上行》、《三打王英》、《秋風辭》、《新亭淚》、《團圓之後》、《春草闖堂》、《晉宮寒月》等譽滿全國。

【記者手記】

對於現代人來説,看戲可能已經變成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了。在城市鋼筋水泥的叢林中終日奔波,付出時間和汗水收穫事業的成功、物質的滿足,伴隨著經濟發展而發展起來的流行文化開始佔據我們的生活,傳統的曲藝、戲劇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然而回到鄉間,一陣鼓樂,一聲清唱,那早已融入血脈當中的東西突然間被喚醒,千百年前的瓊音穿過時空隧道投射到耳蝸當中,經過時光的反覆打磨,那種攝人心魄的美絲毫沒有衰減,反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顯得愈加濃烈,愈加悠揚了,這大概就是眾多像莆仙戲一樣的民間戲劇的魅力所在吧。

1   2   3   4   5   下一頁  


跳轉到

 

/ 宋元南戲的活化石——莆仙戲[組圖]
 

文章來源: 中國網 責編: 趙娜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