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中國四大名園(另三座為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蘇州留園)之一。位於北京市海澱區,距北京城區十五公里,佔地約二百九十公頃。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禦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
頤和園(Summer Palace)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宮和花園,前身清漪園,為三山五園(三山是指萬壽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別建有三園清漪園、靜宜園、靜明園,此外還有附近的暢春園和圓明園,統稱五園)中最後興建的一座園林,始建於1750年,1764年建成,面積290公頃,水面約佔四分之三。乾隆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從海淀到香山這四座園林自成體系,相互間缺乏有機的聯繫,中間的“甕山泊”成了一片空曠地帶。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為孝敬其母孝聖皇后動用448萬兩白銀在這裡改建為清漪園,以此為中心把兩邊的四個園子連成一體,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燬。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籌措海軍經費的名義動用銀兩(據專家考證,應為500至600萬兩白銀),由樣式雷的第七代傳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改稱頤和園,作消夏遊樂地。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許多珍寶被劫掠一空。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修復。後來在軍閥混戰、國民黨統治時期,又遭破壞,1949年之後政府不斷撥款修繕,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2007年5月8日,頤和園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09年,頤和園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頤和園擁有多項世界之最、中國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