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策劃]二十四節氣圖--中國傳統節氣與養生

上一頁下一頁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春秋時期,中國古代先賢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産,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 養生:春季養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鬱,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愉悅的好心態。同時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發陳”之時,借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通過適當的調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作。中國網圖片庫 黃志斌攝 養生:雨水前後應當著重養護脾臟。由於此時氣候較陰冷,可以適當地進補,如蜂蜜、大棗、山藥、銀耳等都是適合這一節氣的補品。中國網圖片庫 鄭躍芳攝 養生: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可多食鴨血、菠菜、蘆薈、水蘿蔔、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中國網圖片庫 關煜柔攝 養生:春分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益氣、養血、滋陰、助陽、填精、生津為補虛;解表、清熱、利水、瀉下、祛寒、去風、燥濕等方面則可視為瀉實。禁忌偏熱、偏寒、偏升、偏降的飲食誤區。中國網圖片庫 施廣德攝養生:清明時節的飲食宜溫,應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時令蔬菜,還有白菜、蘿蔔等也適宜多吃。另外,清明節氣中可多吃些護肝養肺的食品,比如薺菜、菠菜、山藥,對身體有好處。中國網圖片庫 魏復軍攝 養生:此時陽氣漸長,陰氣漸消,要早睡早起,不要過度出汗,以調養臟氣。另外,由於穀雨時節雨水較多,要防濕邪侵入人體,出現肩頸痛、關節疼痛、脘腹脹滿、不欲飲食等病症。中國網圖片庫 王海濱攝 養生:傳統中醫認為,“暑易傷氣”,“暑易入心”。因此,值此時節,人們要重視精神的調養,加強對心臟的保養,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識地進行精神調養,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切忌大悲大喜,以免傷心、傷身、傷神。中國網圖片庫 丁衛攝 養生:小滿,氣溫不斷升高,人們往往喜愛用冷飲消暑降溫,但冷飲過量會導致腹痛、腹瀉等病症。此時進食生冷飲食易引起胃腸不適而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由於小兒消化系統發育尚未健全,老人臟腑機能逐漸衰退,故小孩及老人更易出現此種情況。因此,飲食方面要注意避免過量進食生冷食物。中國網圖片庫 張旭攝 養生:芒種節氣的最佳時令飲食是:桑椹。又名桑果,早在兩千多年前,桑椹就已是皇帝御用的補品。成熟的桑椹味甜汁多,酸甜適口,又被稱為“民間聖果”。中國網圖片庫 李根成攝養生:在此時節,為順應自然界陰陽盛衰的變化,一般宜晚睡早起,並利用午休來彌補夜晚睡眠的不足。年老體弱者則應早睡早起,儘量保持每天有7小時的睡眠時間。中國網圖片庫 吳孫民攝 養生:天氣熱的時候要喝粥,用荷葉、土茯苓、扁豆、薏米、豬苓、澤瀉、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湯或粥,或甜或鹹,非常適合此節氣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過量,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嚴重的會造成腹瀉。民間還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説法。中國網圖片庫 施廣德攝 養生:大暑期間應該多吃絲瓜、西蘭花和茄子等當季蔬菜。大暑天氣酷熱,出汗多,脾胃活動相對較差。這時人會感覺比較累和食欲不振。而淮山有補脾健胃,益氣補腎作用。多吃淮山一類益氣養陰的食品,可以促進消化,改善腰膝酸軟,使人感到精力旺盛。中國網圖片庫 宋永強攝 養生:秋內應于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中國網圖片庫 董年龍攝 養生:處暑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保持飲食清淡,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物,如辣椒、生薑、花椒、蔥、桂皮、酒等;少吃油膩的肉食。多吃含維生素的食物,如番茄、辣椒、茄子、馬鈴薯、梨等;多吃鹼性食物,如蘋果、海帶以及新鮮蔬菜等。中國網圖片庫 洪曉東攝養生:白露節氣中要預防秋燥,燥邪傷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現口乾、唇幹、鼻幹、咽幹及大便幹結、皮膚乾裂等症狀。預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適當地多服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也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等,對緩解秋燥有良效。中國網圖片庫 馮尚奇攝 養生:秋季鍛鍊,重在益肺潤燥,如練吐納功、叩齒咽津潤燥功。飲食調養方面,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中國網圖片庫 程新德攝 養生:飲食上應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類食品,宜多吃芝麻、核桃、銀耳、蘿蔔、番茄、蓮藕、牛奶、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同時室內保持一定濕度,注意補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蘋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外還應重視涂擦護膚霜等以保護皮膚,防止乾裂。中國網圖片庫 張國榮攝 養生:霜降節氣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峰期。老年人也極容易患上“老寒腿”(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毛病,慢性支氣管炎也容易復發或加重。這時應該多吃些梨,蘋果,白果,洋蔥,芥菜(雪裏蕻)。中國網圖片庫 賈雲龍攝 養生:冬要溫補,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中國網圖片庫 施廣德攝養生:適宜吃降血脂食品,如苦瓜、玉米、蕎麥、胡蘿蔔等。這個季節宜吃溫補性食物和益腎食品。溫補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雞肉、狗肉、鹿茸等;益腎食品有以腰果、芡實、山藥熬的粥,栗子燉肉、白果燉雞、大骨頭湯、核桃等。另外,要多吃燉食和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中國網圖片庫 鄭躍芳攝 養生:北方患感冒人較多,如能服點大雪順安養生湯,對抵抗寒邪襲之體表、口鼻很有益處。具體方法如下:一、在大雪前中後三天的酉時(17-19時,腎經主時):食用大雪養生湯。具體方法為:將冬蟲夏草3克、狗肉250克、上肉桂3克,用水煎煮(可放調味品),將狗肉和湯一塊服下。祛寒育腎。中國網圖片庫 于文斌攝 養生:冬令進補時間的選擇因人而異。患有慢性疾病又屬於陽虛體質的人需長時間進補,可從立冬開始直至立春;體質一般而不需大補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進補。正如民間早就有'夏補三伏、冬補三九'的説法。冬至是數九的開始,因此民間認為,在冬至前後進補為最佳。中國網圖片庫 王明銘攝 養生: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中國網圖片庫 蔡增樂攝 養生:此時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處於緩慢時候,此時應該早睡晚起,不要輕易擾動陽氣,凡事不要過度操勞,要使神志深藏于內,大寒的養生,要著眼于“藏”。意思是説,人們在此期間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保持精神安靜,把神藏于內不要暴露于外。這樣才有利於安度冬季。中國網圖片庫 蔡增樂攝
下載組圖
[圖片策劃]二十四節氣圖--中國傳統節氣與養生

相關新聞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産品付費下載頁面。購買請撥打010-88828049中國網圖片庫諮詢詳情
圖片中國APP下載
責任編輯: 楊挺
文章來源: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