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千里松林”—塞罕壩壯觀美景[組圖]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1-09-27

“千里松林”——塞罕壩壯觀美景

 “千里松林”——塞罕壩壯觀美景(中國網圖片庫 告白攝影)

“千里松林”——塞罕壩壯觀美景

“千里松林”——塞罕壩壯觀美景(中國網圖片庫 告白攝影)

     塞罕壩在我國的遼、金時期,被稱作“千里松林”,曾作為皇帝狩獵之所。清朝康熙大帝在平定了“三藩之亂”之後,巡幸塞外,看中了這塊“南拱京師,北控漠北,山川險峻,里程適中”的漠南蒙古遊牧地。康熙借皇帝“春搜、夏苗、秋獮、冬狩”四季狩獵的古代禮儀,同時錘練滿族八旗的戰鬥力,實行懷柔政策綏服蒙古,遏制沙俄侵略北疆,維護多民族國家的團結統一等鞏固國家政權的多種政治因素,以喀喇沁、敖漢、翁牛特等部 “敬獻牧場,肇開靈圃,歲行秋獮”的名義,設置了“木蘭圍場”,將“木蘭秋獮”定為祖制。史學家稱之為“肄武綏藩”。

    “木蘭圍場”的滿語名稱“木蘭輝罕”,漢譯為“哨鹿設圍狩獵之地”。“木蘭”,滿語“哨鹿”之意,是清帝行圍的一種方式。據《滿漢大辭典》記載,獵人在黎明前隱藏在森林深處,頭戴鹿皮帽,口中吹起木或樺皮制的長哨,模倣鹿鳴求偶聲,以此引誘鹿以及猛獸為覓食而聚攏,給獵人創造好時機,伺機狩獵捕殺。據歷史記載,木蘭圍場作為塞外的皇家獵苑,自康熙二十年到嘉慶二十五年的139年間,康熙、乾隆、嘉慶三位皇帝共舉行木蘭秋獮 105次。這裡還曾導演了許多有聲有色的歷史話劇,成為清帝避暑、聯絡北方蒙古諸部和其他少數民族活動的重要場所。諸如“烏蘭布通之戰”等一些歷史重大的事件,也是在“木蘭圍場”與“避暑山莊”運籌決策的。可以説,一個木蘭圍場,存在著半部清史。

1   2   3   4   5   下一頁  


跳轉到

 

/ “千里松林”——塞罕壩壯觀美景
 

文章來源: 中國網 責編: 楊挺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