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會議紀念館第一大廳正中央拜訪著“遵義會議正在召開的雕像”。 中國網魯楠/攝影
遵義會議會址,位於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老城子尹路96號,會址房屋原為國民黨軍第25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邸,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建築物由主樓和跨院兩部分組成。主整棟主樓道面闊25.19米,通進深17.01米,通高12米,佔地面積528平方米,建築面積428.48平方米。
遵義會議會議室在二樓(一樓作戰室的樓上),是一間長方形的房間,面積27平方米。墻上有挂鐘和兩個壁櫃,壁櫃上有一面穿衣鏡。屋子正中是長方桌,四週圍有一圈木邊藤心折疊靠背椅,桌下有一隻古老的木炭火盆。
遵義會議期間,紅軍總司令朱德,總政委周恩來,總參謀長劉伯承住二樓,彭德懷、楊尚昆、劉少奇、李卓然等住一樓,總司令部一局作戰室設在一樓。會址主樓各室的墻壁上有許多墨寫的紅軍標語,大多是紅軍再佔遵義時,駐紮在樓內的紅三軍團戰士寫的。紅軍離開遵義後,泥水工人用石灰加以覆蓋,使這些標語得以保存。解放後,經過清理,字跡還清晰,經恢復原狀後,鑲嵌在各室原位上。跨院在主樓的南面,是柏輝章未建主樓前的老屋。遵義會議期間,紅軍總司令部的警衛人員、機要人員在這裡辦公和住宿。紅軍總司令部與一、三、五、九軍團,二、六軍團、四方面軍、江西蘇區中共分局的往來無線電在這裡發出接收。
跨院是黔北民居四合院風格的建築,座東向西,由東屋、北屋、南屋、西屋四部分組成,建築面積334平方米。
東屋是跨院的主屋,面闊五間,深四間遵義會議期間,總司令部機要科辦公室和科長毛庭芳住室在這裡。
北屋面闊三間,進深一間,二屋,小明間與主樓(會址)天井相通。南屋面闊三間,進深二間,二屋。遵義會議期間,機要科工作人員住此屋。
西屋面闊五間,進深二間,單屋。遵義會議期間,機要科工作人員住此屋。
主樓和跨院之間伸出一船形的樓房,原是柏家製作醬料及收曬豆子的曬房,遵義會議期間是紅軍總司令部廚房。一局事務長姚國民、警衛班長潘開文等住廚房樓上。以上展室長期以來作為原狀陳列,向觀眾開放。
遵義會議紀念館是為紀念中國共産黨歷史上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而建立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最早建立的21個革命紀念館之一。
1951年1月,為慶祝中國共産黨誕辰三十週年,中共遵義地委成立了“遵義會議紀念建設籌備委員會”,1954年8月調查落實了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的地址是遵義老城柏輝章私宅。1955年10月,遵義會議會址正式對外開放。1958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等參觀遵義會議會址。1961年3月,國務院公佈遵義會議會址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4年11月,毛澤東主席題寫了“遵義會議會址”六個大字。1983年12月,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將遵義會議期間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住處,“紅軍總政治部舊址”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遵義會議會址”的組成部分進行保護。1984年11月,鄧小平為紅軍總政治部舊址題寫了“紅軍總政治部舊址”的匾牌。
“長征精神誨育韆鞦,遵義會議永放光芒”。遵義會議紀念館不斷弘揚遵義會議精神,拓展愛國主義教育功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教育基地作用。1993年被國家文物局選定為“全國優秀社會教育基地”。1995年,團中央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1996年,國家教委、團中央、國家文物局、文化部、民政部、解放軍總政治部聯合命名為“全國百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1997年6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公佈為100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1991年,1996年江澤民總書記兩次視察遵義會議紀念館,對紀念館的工作給予親切的指示,揮毫敬錄了毛澤東《憶秦娥?婁山關》詞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建館以來,遵義會議紀念館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及各級黨委政府的親切關懷,極大地激勵遵義老區人民在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增強黨的執政能力,努力奮鬥。
遵義會議紀念館現管理遵義會議會址、紅軍總政治部舊址、遵義會議期間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住處、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舊址、遵義會議期間李德秦邦憲(博古)住處舊址、紅軍警備司令部舊址、遵義會議期間鄧小平住處、紅軍幹部大會會場、遵義會議陳列館、遵義紅軍烈士陵園等紀念建築,總佔地面積40000多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8457平方米,展室面積6083平方米。
(中國網記者 魯楠)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産品付費下載頁面。購買請撥打010-88828049中國網圖片庫諮詢詳情 | 責任編輯: 胡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