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北京時間2023年4月16日9時36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風雲三號07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據了解,風雲三號07星是我國首顆低軌非太陽同步傾斜軌道氣象專用星,也是我國首顆、國際上第三顆主動降水測量衛星。衛星配置了主動降水測量雷達、微波成像儀、中解析度光譜成像儀、全球導航衛星掩星探測儀4台/套業務載荷,將填補國內降水三維立體層析探測數據空白。至此,我國已成功發射“兩代四型”共20顆風雲氣象衛星。
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471次飛行。
中國網發 汪江波 攝影
全球降水星家族首添“中國造”
每個型號系列衛星在發射之前按照數字01、02、03等數字編號,發射成功之後,確定編號按字母A、B、C等執行,因此,風雲三號07星也就是風雲三號G星。
風雲三號G星,是繼美國、日本聯合發射專用降水測量衛星之後國際上第三顆發射的主動降水測量衛星,全球降水星家族首添“中國造”。自此,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同時業務運作晨昏、上午、下午和傾斜四條近地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
降水是地球能量和水迴圈的重要過程,是天氣預報的重要要素,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從2006年起,中國氣象局對標國際前沿,堅持科技自立自強,逐步推進降水星的立項研製和科技攻關。該衛星作為世界氣象組織框架下全球降水探測的重要組成部分,可顯著增強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災害性天氣系統雲和降水監測、預報及氣象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目前,我國共有8顆風雲氣象衛星在軌運作,正持續為全球126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數據産品和服務。
中國網發 汪江波 攝影
我國首顆對降水進行主動測量的衛星
風雲三號G星,也被氣象部門稱之為“降水星”,它是我國首顆對降水進行主動測量的衛星。通過星地雷達融合應用可實現全球三維大氣、雲和降水結構探測,將應用於颱風、暴雨和其他極端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和氣候研究,同時,在生態環境、能源、農業、健康等領域發揮作用。
風雲三號G星配置了降水測量雷達、微波成像儀、中解析度光譜成像儀、全球導航衛星掩星探測儀等4台業務載荷,其主載荷降水測量雷達是國內首次研製。整星採用主動降水測量與被動微波、光學成像遙感相結合的方案,並通過中繼技術開展業務數傳,實現全球中低緯度地區雲和降水參數的高精度遙感探測,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其地面系統可為業務應用提供數算一體的數據和IT資源支撐平臺,以實現業務數據全流程品質監視。
未來6個月,風雲三號G星將按照“邊測試、邊應用、邊服務”思路開展在軌測試,以充分驗證衛星平臺、載荷、星地一體化指標,並全力應對主汛期暴雨、颱風等氣象災害。
中國網發 汪江波 攝影
風雲氣象衛星服務全球可持續發展
風雲氣象衛星是全球對地觀測氣象衛星中的重要成員,我國已成功發射兩代4型20顆風雲氣象衛星。目前,有8顆在軌業務運作,觀測數據面向全球開放、實時共用,向世界貢獻中國力量。
風雲衛星是目前世界上在軌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氣象衛星星座。自1988年至今,我國一共成功發射了20顆風雲氣象衛星,形成了目前在軌運作8顆衛星的全球氣象衛星星座系統。不僅服務於自身,而且為全球126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數據産品和服務。
風雲衛星被世界氣象組織納入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是全球綜合地球觀測系統的重要成員。中國作為全球氣象數據、産品和服務的重要貢獻者,目前,承擔近30個全球和區域專業氣象中心,為各國提供全球氣象公共服務産品,併為世界氣象組織會員在氣象防災減災和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提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