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全球臭氧柱濃度監測圖,清晰揭示臭氧全球分佈,與國外同類衛星的監測結果相比趨勢一致,可有力支撐大氣污染防治、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等。(國家航太局供圖)
新華社北京3月28日電(記者宋晨)3月28日,國家航太局在京發佈了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首批影像成果。首批影像成果包括全球臭氧柱濃度監測圖、全球二氧化氮柱濃度監測圖、亮溫監測圖、海冰監測圖、高光譜數據立方體圖等高光譜數據圖像,展現了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在溫室氣體探測、內陸水體水質定量遙感監測、地物精細分類、礦産資源調查等方面的重要應用成果。
在國家航太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組織下,首批影像成果由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聯合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等單位聯合製作。綜合考慮圖像品質、地物類型、成像模式等因素,選擇了能夠體現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特有功能和性能的影像成果共14幅。包括可見短波紅外高光譜相機影像産品7幅、大氣痕量氣體差分吸收光譜儀影像産品4幅、寬幅熱紅外成像儀影像産品3幅。
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運作于高度705公里的太陽同步回歸軌道,主要配備可見短波紅外高光譜相機、大氣痕量氣體差分吸收光譜儀、寬幅熱紅外成像儀等有效載荷。該衛星在2022年12月9日成功發射。
2023年1月21日,衛星平臺系統和載荷完成功能測試,各載荷預處理圖像品質良好,在軌狀態穩定,正式轉入星地一體化測試階段。截至目前,衛星地面系統共接收數據320TB,生産1級産品數據12256景,後續將按照計劃向用戶推送1級産品數據,同步開展應用系統産品測試。
此外,該衛星的數據也將在國家遙感數據與應用服務平臺上共用,持續為各層次用戶,提供包括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數據在內的國家民用遙感數據和産品應用服務,推動中國遙感數據共建共用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