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3月10日電 一個總投資15億元、年産20GW的光伏膠膜項目簽約,一家“鋼鐵巨無霸”老國企踏上智慧創新之路,一家深耕石油鑽採裝備精密鑄造的鄉鎮企業正謀劃著走出國門……走進天津市寧河區的製造業廠區,新氣象、新活力撲面而來。
寧河是農業大區,每人平均耕地面積全市第一。近年來,寧河在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同時,也在加快推動製造業邁向“新賽道”。
招大引強,讓好項目願意來
作為寧河區分管招商和製造業的副區長,開春以來,陳良文全國各地跑,“出差七八趟了,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磕。”
寧河區稻香、蟹美、景好,但製造業底子相對薄弱,傳統産業發展緩慢,新興産業項目此前也少有落地。為了引進優質企業,陳良文沒少下功夫。他的腦子裏裝有兩本“賬”,一本是已落戶企業的發展狀況,一本是擬落戶企業的需求動向,“隨時了解企業的需求,得知消息,我們第一時間主動對接。”
在英利能源發展(天津)有限公司的車間裏,記者見到了公司總經理韓帥。他直言,英利之所以選擇在寧河建成5GW高效組件智慧製造基地,就是因為“快”。2021年2月開始洽談,當年7月就完成了落戶,9月試生産。現在,已經滿負荷運轉了。
英利能源發展(天津)有限公司生産車間。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公司綜合管理部經理白吟也感同身受,去年11月,隨著公司産能提升,倉儲開始緊張,園區了解後主動幫忙找場地,很快便完成了1萬平方米的倉儲擴容。
這只是寧河“招大引強”的一個縮影。一汽大眾華北基地和一批汽車零部件企業等形成汽車製造産業集群;新能源新材料板塊主攻光伏發電、電動自行車和新能源電池製造,去年産值達30億元,實現翻倍增長……如今,越來越多的製造業新興業態匯聚寧河。
“我們抓經濟、抓招商、抓項目,全年計劃落地實體項目120個以上,其中投資額超過10億元的大項目6個以上。目前看,還是很有信心。”陳良文説。
轉型求變,老企業煥發新生
十幾米高的大螢幕前,十多位生産調度人員,實時監測著生産數據與設備運作情況,輕點滑鼠就能完成調度指揮。天津市新天鋼集團聯合特鋼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張璞锜告訴記者:“這裡是企業的大腦,也是智慧核心。”
作為天津的“鋼鐵巨無霸”,重整之後的新天鋼集團涅槃重生,走上了“智慧”“綠色”“創新”的轉型之路。
老員工都記得,曾經企業光環保罰款每天就要繳納數萬元。如今,車間煙塵不再、廠區綠樹環繞,去年,企業通過了超低排放驗收審核,被評為“3A級工業旅遊景區”。
新天鋼集團聯合特鋼有限公司園區。受訪者供圖
“以最清潔、最低耗、最友好的方式生産工業的糧食——鋼鐵,與解決‘卡脖子’技術一樣具有社會價值。”新天鋼集團黨委宣傳部部長盧小龍有著他的思考。
技術人員崔猛則深刻地感受到公司創新的動力。他説:“現在,每個月都有3到5個新牌號鋼種生産,新品種、新規格産品佔比達3成以上。”
去年12月,天津提出“十項行動”,其中製造業高品質發展行動是重要一項。寧河區工信局副局長王彥坦言,寧河過去的製造業以勞動密集型、高耗能企業為主,在政府積極引導下,通過強化新基建佈局、智慧化企業梯次培育、推動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等方式,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已全面邁開步伐。
排憂解難,讓投資者有勁頭
聽説天津榮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最近甩掉了一個背負許久的“包袱”,記者趕緊去一探究竟。
這是一家成立幾十年的鄉鎮企業,多年來深耕石油鑽採裝備精密鑄造領域,也經歷過一番起伏。
智慧機器人在榮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作業。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公司總經理莊合義講述了“去包袱”的過程。集團橋北廠區發展空間受限,決定整體遷入寧河經濟開發區。新廠順利投産,老廠卻就此閒置,久久無人接手。
在寧河區工商聯召集的一次例行“暖企驛站”活動中,莊合義講出了他的困擾。沒多久,區裏就組織多部門到府調研。問題很快有了解決方案——由寧河區政府出面,協調有關部門,將老廠區整體收購、重新規劃。
寧河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閻偉感慨道,搭一座政企良性互動的橋梁,合力解決堵點、痛點、難點,才能助力企業快速成長。
在寧河一處建設工地,400多名工人正在熱火朝天地施工。場地外墻上寫著:新建年産6萬噸調味品項目。
正在建設的,是由北京遷至天津的調味品龍頭企業——特味濃集團。項目計劃今年7月底完工。
特味濃集團“新建年産6萬噸調味品項目”施工現場。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為了讓我們儘快投産,政府沒少幫忙。”特味濃集團總裁姚欣説,去年北京工廠面臨搬遷難題,來寧河實地考察後看中的地塊,卻是另一家企業的閒置用地。
寧河區有關部門多次協調會商,達成了空置企業撤出、新企業儘快落地的共識。“政府為我們專門成立了服務專班,從簽訂土地協議到拿到施工許可證僅用了13天,之前這是不可想像的。”姚欣充滿感激。
“製造業是天津的根基,是天津高品質發展的戰略選擇。我們將繼續打造優勢産業集群,推進製造業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讓寧河成為製造業發展的沃土。”陳良文説。
監製:王建華、劉元旭
統籌:于衛亞、邵香雲、曹曉軒、安濤
記者:邵香雲、曹曉軒、白佳麗
海報製作:方金洋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新華社天津分社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