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周渝波:健全完善國有資本優化配置機制 鼓勵國有資本敢於投向科技創新領域

發佈時間: 2023-03-10 09:22:2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李佳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渝波。

中國網3月10日訊(記者戴凡 趙娜) 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一直是歷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年度重點工作之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渝波就此話題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

中國網記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中國國新在推動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效?

周渝波:中國國新牢牢把握運營公司“實現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和保值增值”的功能定位,以市場化方式推動國有資本向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企業集中,累計對外投資投放金額達到9700億元、其中95%以上投向了國資央企。在“優增量”方面,圍繞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聚焦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和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環節,積極培育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累計投資戰略性新興産業領域項目近270個、金額近2900億元,實現9個子領域全覆蓋。其中,投資原創技術策源地項目超40個、金額超65億元,投資現代産業鏈鏈長項目30余個、金額近170億元。在“活存量”方面,與産業央企合作設立業務平臺,開展存量資産盤活業務,累計承接“兩非”資産超140戶、金額超過240億元,有效助力央企加快“兩非兩資”剝離處置、聚焦主責主業。助力REITs改革試點在央企落地實施,投資蛇口産園REIT、中國交建高速REIT等全部央企REITs項目。同時,通過開展央企上市公司股份運作,積極推動國有資本從傳統行業向戰略性新興産業集聚。

中國網記者:您能結合所在領域談談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國有企業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嗎?

周渝波: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深刻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徵,其本質要求就是堅持中國共産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品質發展等。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承擔著重要使命。中國國新作為一家專司國有資本運營的中央企業,深刻領會中央關於運營公司“實現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和保值增值”的定位要求,立足在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功能作用發揮等方面展現責任擔當。一是在不斷壯大産業央企資本實力上發揮作用。公司通過債權融資、股權融資等方式積極引導集聚社會資本,充實國資央企資本實力。截至2022年底,通過基金出資310億元帶動募資900億元,通過領投項目90個帶動社會資本1170多億元。去年公司成功分期發行1000億元能源保供特別債,新募集資金專項用於支援中央發電企業能源電力保供工作。二是在支援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上發揮作用。聚焦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和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環節,積極培育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累計投資戰略性新興産業領域項目超270個、金額近2900億元,實現9個子領域全覆蓋。其中,投資原創技術策源地項目超40個、金額超65億元,投資現代産業鏈鏈長項目30余個、金額近170億元。三是在助力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上發揮作用。近年來,以市場化方式參與組建國家管網集團,出資支援鞍鋼重組本鋼,中國電氣裝備重組整合,東航集團、天翼雲股權多元化改革,中國移動、中國海油A股上市戰略配售以及中國綠髮、中國商飛增資擴股等,合計出資近千億元。開發“1+N”系列央企指數,服務央企價值管理,踐行積極股東模式;配合支援國企改革專項工程,設立運作雙百基金、科改基金、綜合改革試驗基金群,推動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四是在協助央企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上發揮作用。通過保理、租賃業務等方式,累計向央企投放資金超3300億元,助力壓兩金、減負債、降杠桿;設立運營信保基金。五是在服務支援中國企業“走出去”上發揮作用。重點支援央企“走出去”獲取國內緊缺資源、引進“卡脖子”技術、開展國際産能合作。

中國網記者:作為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今年您帶來了哪些提案和意見?

周渝波:2021年,全國國有企業資産(不含金融企業)總額308.3萬億元、國有資本權益86.9萬億元。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於“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明確要求,需要健全完善國有資本優化配置機制。

目前,國有經濟佈局結構調整優化取得明顯進展,但影響國有資本配置的一些突出矛盾需要重視解決。一是實體産業週期性波動與金融機構安全性要求的矛盾。二是實體企業聚焦主責主業與創新資源融通融合的矛盾。三是國有資本保值增值與科技創新投資風險的矛盾。四是國有企業負責人的任期制考核與産業培育長期性的矛盾。針對上述矛盾,為健全完善國有資本優化配置機制我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推動完善“産融結合”機制,暢通國有資本在資本市場和實體産業間的流動渠道。重視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國有資本帶動優勢,形成更加暢通的實體産業和資本市場結合部和連接點。既充分理解把握實體企業發展需求,又依法合規用好各種金融工具,通過基金募資、項目投資等方式,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創新資源參與科技創新、産業培育,實現各類資本的信用轉換、期限轉換,促進提升資本要素在實體産業的配置效率,更好實現“以融促産”“以融強産”。

二是健全完善跨界創新合作機制,推動國有資本在協同創新中跨業跨企流動。在健全新型舉國體制中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以協同創新、設立國家專項基金等為抓手,更大力度推動國有資本跨行業、跨企業流動,依託産業龍頭央企,聯合民營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打造創新聯合體,健全跨領域、跨行業、跨學科聯合創新機制,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本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

三是完善科技創新投資容錯機制,鼓勵國有資本敢於投向科技創新領域。深入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按照實事求是、依紀依法原則,針對科技創新投資特點制定規範的容錯程式,明確國有企業在開展科技創新投資中,如果遵守決策程式、履行應盡義務且不存在故意違法違規情形的,可以不追究單個科技創新投資項目國有資本損失的個人責任,以此消除國有資本開展科技創新投資的顧慮。

四是完善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機制,引導國有資本加大科技攻關、産業培育投資力度。持續完善年度考核加分、研發費用視同利潤加回、資本金注入、工資總額單列等所有支援國有企業創新的考核政策,深入探索對承擔長期性科技攻關、産業培育任務的國有企業負責人,制定遞延式考核機制、階段性專項考核目標和特殊的任期制安排,以此激勵國有企業負責人更好把握需要國有資本長期投入的項目。

網站無障礙